这两天, 从北京来青岛游玩的双胞胎姐妹, 牵动着很多青岛人的心, 然而, 结果却让人痛心!
8月5日15时左右,两名北京女孩(双胞胎,八岁,1.26米,着泳衣)沙滩游玩时走失。接报后,黄岛区立即组织公安、边防、山海情救援队等力量在海滩、酒店、海上等周边区域开展搜寻行动。同时组织执法船只、社会船舶、蓝天救援队等力量加强海上搜救。截至6日11时30分许,一名女孩在海中被救起,已无生命体征。黄岛区成立区委、区政府分管同志任组长和应急、公安、海域、民政、街道等单位组成专门小组,全力以赴开展搜救、搜寻工作。
6日下午3时40分许,另外一名女孩在海里被搜寻找到,已无生命体征。目前善后工作正在进行。
事发海滩为野浴场 水底有暗流
6日17时许,记者在青岛万达公馆南侧海滩看到,这里没有任何管理人员,只有一块印有“禁止游泳、禁止摆摊、禁止烧烤”的木牌。随着搜救工作的结束和搜救人员的撤离,很多游客便无视警告,又纷纷来到这片海滩上。
相较于金沙滩、银沙滩、灵山湾等海水浴场,这里的沙滩走势明显变陡,仅仅走进海中约10米远的距离,海水就能淹没到一个正常成年人腰部的位置,超过一米深。
据了解,目前青岛市正规设立的海水浴场有第一海水浴场、第二海水浴场、第三海水浴场、第六海水浴场、石老人海水浴场、金沙滩海水浴场、银沙滩海水浴场、灵山湾(城市阳台)海水浴场共8处。
事发的海滩并非正规浴场,即所谓“野浴场”。而这些所谓“野浴场”,均为属地管理的沙滩,并非海水浴场,没有任何浴场的配套设施和救生救护人员及医护保障人员。据“山海情”救援联盟队长徐公安介绍,这个海滩的附近海域水文情况比较复杂,有暗流,海底废弃物也较多,并不适合游泳。
野浴场情况复杂,人虽少隐患多
记者采访获悉,在青岛,不少市民和游客不满足于在正规的海水浴场里“下饺子”,为图方便和清静,选择了到“野浴场”洗海澡。
据青岛市城市管理局通报显示,自7月份青岛各海水浴场陆续开放以来,浴场7月份运行比较平稳,虽然只有灵山湾(城市阳台)海水浴场、石老人海水浴场、第六海水浴场、金沙滩海水浴场、第一海水浴场、银沙滩海水浴场开放,7月份第二、第三海水浴场处于临时关闭状态,新设的仰口海水浴场还在建设当中尚未开放,青岛六大海水浴场7月接待游客总量989.8万人次,平均每天接待游客量达32万人次。
目前青岛除仰口海水浴场外,八大海水浴场全部正常开放。记者在青岛第一海水浴场看到,浴场内人满为患。“青岛有一大批游泳爱好者,他们一般选择早一点避开游客高峰下海游泳,这几年浴场几乎全天都是高峰,所以这批游泳爱好者有不少去了野浴场,那边人少,水质还相对好些。”一位游泳爱好者坦言,这些游泳爱好者一般熟知这一区域的地形,发生意外的可能性较小,但在一些游客比较多的地方,这些爱好者往往也能吸引一批外地游客不顾安全提示下水,这些外地游客就往往面临危险。 6日,青岛第一海水浴场人满为患。 赵波 摄
千万别让孩子离开你的视线
资深海水救援专家、青岛第一海水浴场救援队队长宗志忠介绍,孩子在沙滩玩耍或者下海戏水时,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12岁以下的孩子没有自主能力,因此必须在家长的主导下玩耍。
“对孩子强调安全是没用的,在我们第一海水浴场,我们广播会一直提醒家长,去往浴场一定要了解浴场的地形地貌,分辨左右、东西潮汐,注意潮汐规律,最起码要了解涨潮退潮的时间,因旅游季节游客多,家长必须陪同孩子下水。”宗志忠说,如果是年龄高于12岁却未成年,那么孩子下水后也必须根据自身的泳技来确定自己的游泳距离和下水时间长短。
宗志忠说,在海里一旦有人溺水是很难判断的,溺水者不会挣扎,一般会瞬间沉入水底,会导致救援人员很难判断这个人是在潜游还是溺水。但是,一旦发现有喝水或者挣扎呼救的,救援人员都会在第一时间施救。
宗志忠提醒,在下海戏水时,家长一定要陪孩子一起下水,并且千万不要进入深水区。如不能陪孩子下水,必须让孩子保留在自己的视野中。另外,家长还要提醒孩子在水中不能用鼻腔呼吸。
宗志忠提醒,只要在水里就有危险,不管会不会游泳都有危险,一般溺水也有“黄金4分钟”一说,溺水不超4分钟,就有80%的成活率,超过5分钟,死亡率就高达90%,因此第一时间救援非常重要。
海滩游玩,避开这些“隐形杀手”
每年夏季一到,就会有好多人选择到海上嬉戏作为解暑方式,但你知道吗?其实,海边也潜藏着很多“隐形杀手”,一不注意就很容易酿成灾祸。
其中,离岸流就是一个海滩上非常危险的“杀手”。离岸流又称回卷流,因为这种水流常可将游泳者带离岸边。它是自海岸经波浪区向海中流动的一股狭窄而强劲的水流,它流向海洋,并与海滩垂直,持续时间不长。
我国的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厦门椰风寨海滨浴场是离岸流的高发地。当你看到有断层的海潮时,你就该注意了,因为这里是极易产生离岸流之地。但如果你已经处在浪涡里,首先不要想着往岸边的方向游回去,你能做的是游向与海岸线平行的方向,这是自救的唯一办法。
除此之外,让人饱了口福又直呼可爱的海蜇其实也是位“杀手”。这位“杀手”在海边尤其常见,曾致人死亡。一旦被海蜇蜇伤,切勿用淡水冲洗,可在伤口处涂抹碱性溶液中和毒素。
在水中优美浮动着的水草,也可能成为残忍的夺命“杀手”。这位“杀手”的绝招就是“缠人”,它将人缠住后会导致溺水。想要避免与它“过招”,最主要的是不要在非游泳区游泳,非游泳区中水情复杂,是这位“杀手”喜爱的藏身之处。
另外,涨潮落潮时的景象十分壮观,然而也很危险。涨潮、落潮时要及时上岸,退回到安全区,不要在海中逗留。这股无人能阻挡之力容易将人突然卷入。
现在是旅游旺季 大海虽然壮阔美丽 但时而也会变成“温柔杀手” 波涛汹涌,让人猝不及防
提醒: 进入浴场,先看信号旗,因为 它们关乎你的生命! 绿色旗:适宜游泳 黄色旗:不适宜游泳 红色旗:禁止游泳浴场关闭
专业人员的提醒 大家一定要记牢啊 危险隐患时刻存在 下面小编再补充一些 海滩安全常识 必知!
NO1:要去正规浴场游玩,听从指导 正规的浴场设有防鲨网,并有专门的救生人员值勤。一定要听从指导,勿超越警戒线。正规的浴场一般都设有各种游玩提示,最好认真读一读,没坏处。
NO2:最最关键的,别让孩子离开你视线 在海边由于风大浪大,突发状况随时会有,所以不管怎样玩,家长切记一定不能让孩子离开你的视线,如果有海浪冲来,一定要牵住孩子的手。
NO3:要给孩子穿救生衣,但也别以为绝对安全 大海不是游泳池,海水浴应该加倍小心,家长要给孩子穿好救生圈或救生衣。
给孩子套上救生圈或救生衣不是就绝对安全了。由于海浪是往海底卷的,一旦儿童被浪打翻,或者从游泳圈或救生衣里溜出去,孩子很有可能被卷走。更可怕的是,第二个海浪会在五秒之内卷过来,当家长发现时,跑得再快也很难在十秒之内救起孩子。所以家长最好在孩子身边,在浪过来的时候扶孩子一把,这样就安全多了。
除此之外,家长还要注意观察游泳圈等辅助漂浮工具是否漏气了。
NO4:无论在玩哪种沙,涨潮了果断离开 无论挖什么坑,洞深不要超过膝盖。看好孩子,别轻易踩别人挖的坑,因为你不知道到底有多深。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在玩哪种沙,涨潮了要带孩子果断离开。
NO5:发现不明物体别乱碰,以防海蜇伤人
在中国广东、江苏、山东、河北、天津、辽宁、浙江等省份的海边城市,要警惕“海蜇”,其毒性和杀伤力很大。
医务人员提醒,一旦发现被海蜇蛰伤,不要慌张,不要用淡水冲洗,因淡水可促使刺胞释放毒液。应尽快用毛巾、衣服、泥沙擦去黏附在皮肤上的触手或毒液,及时使用碱性水(如碳酸氢钠、明矾水)冲洗患部,可以中和部分海蜇残留的毒素。若损伤面积大,红肿症状严重,甚至出现恶心、头晕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NO6:回头浪很凶险,容易造成孩子溺水
靠近岸边的浪是回卷的。孩子套个游泳圈,头在上,当浪过来的时候,浪尖易把孩子托起来,当浪回头时,游泳圈极可能随浪翻覆。而一旦翻覆,孩子头就朝下了,万一孩子紧张,用鼻子呼吸,就容易造成溺水。
NO7:离得近也要瞪大眼,警惕“无声溺水” 有些家长即使在孩子身边或离孩子很近也得注意,因为有一种情况叫 “无声溺水”。
许多不会游泳的孩子,呛水后会非常紧张,身体变得僵硬,嘴巴露出水面想呼吸,但已经不能呼救或挥手,眼睛睁大但眼神却很迷茫。所以家长一定要时刻注意观察孩子,如果出现上述情况要赶快过去查看,确保出现危险情况能及时施救。
NO8:大海龟海豚等漂浮物,不适合在海里玩 千万不要买大海龟、海豚之类的没有把手的漂浮物,这些东西只适合在泳池等无风无浪的水里玩耍。海上风浪大,孩子坐在上面很容易掉进海里发生危险。
评论: 痛悼溺水双胞胎姐妹! 儿童安全教育必须纳入法治化轨道
生命无价,两位如花女孩的意外夭折,让许多网友流泪哽咽,吃不下饭。盛夏的大海是美丽的,但蔚蓝波涛之中竟隐藏着如此凶险的杀招,悲剧之下,又会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大海威胁生命不是一次了,有的游客经全力营救万幸脱险,有的只能以悲惨的故事结局。就笔者所记忆的新闻事件,就有2002年6月青岛市民葛路为营救落海的打工妹而英勇牺牲;2003年3月,扬州大学生程颢在五四广场跳下冰海救起落水女青年……今年7月,刚刚发生了一位11岁男孩跳海救人不幸溺亡的悲剧,刚刚又有两位8岁女孩因为一时疏忽而告别那么美丽的世界。
反观这些案例,笔者深深感觉到,国民安全教育的不到位是悲剧屡发不止的一个原因。台风天巨浪滔天,有些游客总觉得像钱塘大潮一样好玩,可以与海浪嬉戏拍照;礁石上海誓山盟,往往忘记了涨潮时间而困于茫茫碧海之中;至于海上游泳,有多少人分得清信号旗的报警召唤?未经开发和安全防护的野海滩,有多少深沟礁岩在张开了攫人的魔爪,——这些,市民和游客都知道吗?成人和孩子都知道么?
不知道,悲剧就会一再重复地上演,让人对生命的轻易凋零一再扼腕叹息。所以笔者强烈建议,有关生命安全的课程,一定要列入儿童教育的第一课!一定要用法律保证,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经过生命安全课程严格考试!必须要让这些知识入脑入心!否则,就像没有罗盘的帆船在大海里漫游,有多少激流险滩、狂风暴雨在等待着他们?
有一次笔者生病住院,认识了一位病友。他被高压电击中险些丧命和截肢,原因就出自于一出相当浪漫的“风筝误”:他和女朋友放风筝挂到电线上了,舍不得放弃,就用一根长长的铁棍站在屋顶上去够,结果还没等碰到电线,高压线放电就把他打下来了。万幸是没有碰上高压线,如果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笔者问他知不知道高压电的厉害,他“天真无邪”地说,原以为电线都是有绝缘包皮的,“用铁棍去戳应该没有问题吧?”
生命就是如此的脆弱,生死之间就在一线之隔。这一线,也许就是知识。令人惊愕的是,这位病友并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位文科研究生。
当时笔者就想,应该编写一部《安全三字经》,让每个孩子从小时都能琅琅成诵,让每个大人都能一生不忘,只是,这样功德无量的事情,谁来做呢?又由谁来贯彻到儿童教育之中呢?(作者:顾薄言)
评论: 愿“双胞胎姐妹溺亡”事件能警醒更多的父母
几乎每个暑期都是儿童安全事故的高发期。那些见诸媒体的事故,每年都以高度雷同的情节重复上演,因为游泳或者戏水而溺亡的,因为家中无人看守从高楼坠亡的,等等。北京的这对姐妹之所以引发了舆论高度关注,是因为大家在网络上推动了一波接力般的转发寻找,结果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但是,对儿童安全的关注不应该因此戛然而止。警方为了寻找这对姐妹,不惜一切代价,不放弃一线希望,社会对儿童安全的关注也应该持之以恒,盯紧每一个细节,不断唤醒那些或麻木或“走神”的家长。
相比上一代,现在的家长,尤其是城市中的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并不少。他们即便背负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也要力所能及地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假期里,孩子们有名目繁多的培训班,也有天南海北的外出旅游。就像北京的这对姐妹,年仅8岁就会画画跳舞武术英语,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用心。虽然爸爸没有时间,妈妈还是一个人领着两个孩子来到青岛游玩,为了孩子尽心尽力。
但是,对很多辛苦的家长来说,越是此时越是容易“走神”。炎炎夏日,妈妈把孩子们带到了沙滩上,让他们尽情玩耍,自己或许就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放松。孩子刚才还在沙滩上光着脚丫奔跑,转眼就不见踪迹,真正领教了“事故源于瞬间麻痹”。在成人眼里,沙滩大海是美好的休闲娱乐之地,其实美景里也潜伏着伤害或吞噬孩子的风险,的确不能有丝毫的麻痹。但愿这个被舆论高度关注的事件能够警醒更多人,切记不要让孩子随意脱离监护人的视线。
与其事后痛心疾首,不如事前强化责任。有些家长虽然很用心很努力了,但是在保障孩子安全方面依然有各种欠缺,甚至不“称职”。这需要有关部门警钟长鸣,让监护人不能“走神”,不敢“走神”,以法律责任警醒监护人。(齐鲁晚报评论员沙元森)
生命就像一艘小船, 希望大家都一帆风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