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青岛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健全养老服务网络

9961336_lif_1744128000000_view_b.jpg


  日前,青岛市政府办公厅下发《青岛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根据该计划,在未来三年里,青岛市将实施“七大行动”,加快健全养老服务网络,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强化以失能老年人照护为重点的基本养老服务,健全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

  到2027年年底,青岛养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优化,普惠养老服务规模明显扩大,实现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高效协同。


  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青岛已经进入中度老龄社会。据统计,截至2024年年底,青岛市常住老龄人口已达238万,老龄化率达到22.95%。截至目前,全市已经有2万余名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但与238万老年人的总数相比,还不到1%的比例,大部分老年人选择了居家社区养老。

  “此次计划我们将居家社区养老作为未来三年的重点,在完善设施的基础上,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签约家庭养老床位、适老化改造等一系列工作,满足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多样化服务需求,让养老服务围着老年人‘身边和床边’转,进一步细化养老服务‘颗粒度’”。青岛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负责人刘佳表示。

  在科学规划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方面,计划明确新建城镇居住区项目用地规划时,应当按照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落实新建居住区养老设施配建“四同步”机制。各区(市)应支持闲置公共服务资源改建养老服务设施,依法依规解决规划调整、土地房产使用性质变更、消防改造和消防审验手续办理等问题。在健全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方面,青岛将建设区(市)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加强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建设,发挥专业照护、服务转介、资源链接等作用。同时,完善村(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加强与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综合利用,推动建设“一老一小”服务综合体,对功能发挥弱的设施,通过选址另建、改建扩建、业务拓展等方式优化提升。在支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方面,未来三年青岛将采取“机构+中心+站点”等方式,发挥优质养老机构对居家社区养老的带动作用,并健全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增加家庭养老床位,引导养老服务企业开展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居家服务。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支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

  “我们将稳妥有序推进老年助餐服务,依托现有助餐设施、配餐中心、老年餐桌等,多渠道开展助餐服务。鼓励发展市场化运营、党支部领办、多方资源支持等运营模式,引导外卖平台、物流企业等开展送餐服务。在优先保障老年人用餐需求的基础上,面向社会开放,提供‘全龄友好’的便民助餐服务。”刘佳表示。

  医养康养是养老服务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如何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养老就能有良医,计划也明确将实施医养康养提质赋能行动,包括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为失能、慢性病、高龄、残疾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经属地审批部门批准、增加相应业务范围后,可向周边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护理、居家康复护理服务。

  “根据失能失智老年人最迫切的现实需求,我们还将着力增加护理型床位和认知障碍照护床位,鼓励建设社区嵌入式失智老人照护中心,发展面向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同时,还将开展养老床位、医疗床位、家庭养老床位、家庭病床、安宁疗护床位‘五床联动’试点,健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刘佳表示。


  精准聚焦不同的养老需求


  根据木桶理论,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对于养老服务来说,如何能将木桶的“短板”尽可能拉长,让更多更优的养老服务惠及更多老年人,尤其是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衡量着一座城市养老服务的广度和精度。

  在此次发布的计划中,特殊需求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被提上了日程。根据计划,青岛将探索“老年父母+残疾子女”家庭共同入住养老机构,支持有能力的养老机构收住重度残疾人。

  现年78岁的孙萍(化名)和她50岁的残疾儿子已经成为本轮计划的受益者。在青岛市市北区广昌护老院,78岁的孙萍和儿子终于能如愿共同入住养老机构,这个政策让孙萍卸下了几十年的“负担”。“儿子患有重度残疾,过去几十年全靠我一个人照料。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之前也曾打听过,我要是入住养老院就不能带着儿子。现在政策允许了,我们俩共同入住了护老院。”孙萍说。

  刘佳介绍,此次计划也标志着青岛从“以老养残”的困境迈入“老残双养”的新阶段。

  “目前‘老残双养’模式已在青岛市市北区广昌护老院、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等养老机构落地实践。后续,我们还将进一步扩大政策落地机构覆盖范围,为更多家庭解除后顾之忧。”刘佳表示。

  孙萍的困境只是众多老年人对不同养老机构需求的一个缩影。根据计划,青岛市将精准聚焦老年人的需求,实施养老机构固本强基行动。兜底保障型养老机构在满足有意愿的特困老年人的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优先为经济困难的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老年人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提供服务。同时,将扩大普惠支持型养老机构供给,享受政府补助以及无偿或低偿使用场地设施的养老机构,以普惠性为导向确定服务价格并向社会公开,普惠支持型养老机构面向全体老年人开放。而针对部分老年人的高端养老需求,青岛市还将发展完全市场型养老机构,加快养老与房地产、医疗、保险、旅游等行业的融合发展,加大优质养老企业引进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发展高品质康养社区。


  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


  养老服务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当前,养老服务需求已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从简单生活照料需求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转变。

  为推动养老服务发展,青岛在未来三年将支持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增强专业照护、日间照料、康复护理、上门服务等能力。同时,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按现行相关规定落实税费优惠、水电气热执行居民生活类价格等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在项目规划、土地保障、财政支持等方面落实相关政策。

  为有效激发养老产业活力,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未来三年,青岛还将推动养老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拓展旅居养老、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大力发展养老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健康产业、银发经济的支持力度。

  目前,得益于青岛得天独厚的气候以及城市发展优势,泰康之家·琴园、新华锦小蓬莱康养社区、中康颐养等一批高品质养老机构都已经落户青岛。国中康健项目也已经有部分设施投入使用。

  为给养老服务提供高质量的人才队伍,青岛还将加强人才队伍培养,除支持院校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对符合条件的给予一次性奖补外,还将养老护理员培训纳入本地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指导目录,对符合条件的参训人员给予职业培训补贴。为打破养老服务人员职业发展“天花板”,青岛在未来三年将健全养老护理人员职业发展体系,建立健全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转换通道,构建与技能等级相衔接的技能岗位评聘制度。

  “针对农村养老这一普遍性的全国难题,我们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包括支持村集体依法盘活闲置农房、校舍、卫生院等资产发展养老服务,优化提升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完善生活照护、医疗护理、康复服务和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综合功能。”刘佳表示,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青岛还将推广“积分超市”“银龄饭桌”等互助养老模式,健全志愿服务储蓄、回馈、激励与评价机制,鼓励基层老年协会参与服务管理,开展代买代办、寻医问药、探访关爱等帮扶活动。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该帖共收到 0 条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美图秀

    • 关键节点再出发,崂山区这场大会擘画城市更
    • 7号线二期、15号线刷新进度条 即墨主城区迈
    • 青岛发放消费券超百万张 直接拉动消费过亿
    • 青岛持续打造全民健身新场景 建成浮山全民
    • 刘富华已任青岛啤酒集团副总裁、青岛饮料集

帖子地图|手机版|违法举报|法律顾问:山东文康(上合示范区)律师事务所 张宪立律师|小扑网 ( 鲁ICP备19052805号-2  

GMT+8, 2025-4-15 15:54 , Processed in 0.125496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8-202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