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宣布,将在全国18个城市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试点城市涵盖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3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武汉、成渝、西安3个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青岛赫然在列。这一举措充分彰显出青岛在科技优势资源集中度、研发投入强度、并购交易和股权投资市场活跃度等方面,已跻身全国领先行列。 青岛能够获选成为试点城市,绝非偶然。回顾过去一年,青岛坚定不移地将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进科技强市建设,积极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减税降费退税281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净增730家、434家,总量达到8650家、9777家。2024年,是青岛在现代化强省建设征程中“打头阵、当先锋”的开拓奋进之年,诸多亮眼成绩有目共睹,为入选试点城市筑牢了坚实根基。 此次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乍看是疏通融资堵点、痛点,实则蕴含为科技创新注入强劲且持续动力的深远战略意义。
科创政策,既要“政策蓝本”精准发力,更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此次试点是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针对科技企业融资堵点痛点,适度放宽《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部分条款,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对于“控股型”并购,试点将贷款占企业并购交易额“不应高于60%”放宽至“不应高于80%”,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七年”放宽至“一般不超过十年”。 在地方层面,青岛近年来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同样不遗余力。2024年7月,市政府发布《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市行动计划(2024—2028年)》。按照规划,到2028年,我市科技型企业翻一番、超过2.2万家,全社会研发经费翻一番、超过800亿元,省级以上科创平台翻一番、超过2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翻一番、超过1200亿元,技术经纪人翻一番、超过3400名。 从国家到地方,科技创新政策频出。“三分部署,七分落实”,落实为重中之重。不能让政策仅停留在“政策蓝本”的纸面之间,而要切实转化为“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火热实践,让政策力量在真抓实干中充分释放,真正驱动科技创新破浪前行。
科创服务,既要“超级助攻”的前瞻,更要“行业专家”的素养 此次政策试点旨在金融领域支持科技企业的发展,强调金融机构的重要性。其实,早在2024年10月,北京银行就在并购金融领域推出了“e并购”服务品牌。同时,青岛分行建立了并购专班工作小组,协同高效为企业提供并购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末,青岛分行科技金融贷款超100亿元”北京银行青岛分行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王淑燕说。 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金融等服务机构作为强大后盾的支持。服务机构不能仅充当旁观者,而应主动化身“超级助攻”,具备前瞻意识。不仅如此,还需深入行业肌理,精准把握行业发展脉络,以“行业专家”的专业素养和深度洞察,为科技创新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科创企业,既要“修炼内功”,更要“突破地域”走出去 试点政策将缓解科技企业并购资金压力,促进技术创新。 青岛,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科技企业数量众多,股权投资氛围活跃。海尔、海信等龙头企业在此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尤其在推动创新并购上表现突出。 借助政策东风,科技企业要在稳固自身研发根基的同时,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同时,企业必须突破地域限制,以开放的姿态和无畏的勇气“走出去”,积极融入更广阔的市场竞争与合作中,在更大的舞台上整合资源、提升实力,为科技创新持续注入动力。 青岛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城市,应紧抓试点政策机遇,以政策引导和服务创新,全力扶持科技企业成长,将科技创新进行到底,这将极大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未来,青岛必将在科技创新领域持续突破,成为行业发展的引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