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共创高水平开放合作新生态 ——从峰会看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坚定信心和满满诚意 8月28日上午,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正式开幕,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451家跨国公司的550余位嘉宾齐聚青岛。作为对世界经济发展脉动最敏感的群体,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跨国公司正在热切寻找新的发展引擎、新的投资机遇,他们的到来传递出“投资中国”的信心。 共享发展机遇,共拓合作空间。以“峰会”为媒,全新的商业故事已然开始书写。
传递深耕中国信心 早上7时30分,峰会首次设置的“嘉宾采访通道”率先开启,在聚光灯下、镜头前,9位跨国公司领导人依次上前,与中外记者近距离接触,回应媒体关切,分享参加峰会的感受和收获。他们既有在华经营百余年的老牌外资企业,也有近年来在全球行业领域内频频斩获佳绩的跨国公司,涉及高端装备、传统能源、数据服务、医药化工、生活消费品等多个行业,从问答中传递出深耕中国市场、共享发展机遇的信心。
800余名各界嘉宾相聚岛城。
“今年是我第一次参加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不仅感受到了山东的好客和青岛对跨国企业的热情,也加深了阿尔斯通与中国政府和山东省政府的沟通交流,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合作机会,特别是在绿色智能交通和可持续发展领域。”阿尔斯通中国区总裁耿明分享说,在华深耕的60多年里,阿尔斯通已成为中国高铁网络信号系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目前,通过合资公司,阿尔斯通广泛地参与山东城市地铁线路建设。“期待随着新的投资落地,阿尔斯通与山东一起将轨道交通产业做大做强,实现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耿明说。 “相互赋能,双向奔赴”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发展的运营理念,也是跨国公司与中国关系的真实写照。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在国际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影响。这也为盛裕集团未来在华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特别是在绿色和智能领域将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盛裕集团中国区总裁张祺表示,目前,集团与山东在产业园区、绿色智慧化、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开展了系列深度合作,将共同助力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非常明显地感受到山东在优化营商环境和便利外商投资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各地政府积极倾听每一家外资企业提出的反馈意见和诉求,为企业提供更加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这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投资信心和意愿。”邓白氏中国区业务副总裁兼大客户管理部总经理徐仁卿在采访通道上分享了对中国营商环境的感受。 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原比利时王国外贸部部长中国高级顾问范克高夫则热情推介山东:“我已经走访过山东的很多家企业了,印象非常深刻,我认为促进产业合作应该多参观一下这样的工厂,因为它向世界展示了山东有多先进。” 短短的通道,为跨国公司领导人和媒体搭建起一个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从问答中增进了解,在对话中聚商融智,展现的是开放姿态,传递的是合作诚意。 “朋友圈”越扩越大 在开幕式后举行的跨国公司发展论坛上,跨国公司领导人纷纷表示,青岛峰会既是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企业了解市场、拓展商机的重要平台。 “为什么沙特阿美频繁在中国投资,因为我们看好中国的长期增长潜力,这也是我们自豪并决心成为中国首选合作伙伴的原因。”沙特国家石油公司(阿美)执行副总裁穆福提感慨,“在保持已有的良好发展势头下,我们将助力山东开启下一轮发展,我们也将开启下一轮互利合作,凝心聚力在齐鲁大地再续华章。”
参加会议报道的外国媒体记者。
在去年的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沙特阿美与山东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收购山东裕龙石化部分股权,将为新炼厂提供原油和其他原料,目前这一项目正朝着双赢方向前行。从入股裕龙再到与荣盛石化、东方盛虹合作,这家沙特石化巨头用真金白银表明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证明中国仍是一片充满吸引力的发展热土。 “希杰集团希望在与韩国地理位置相近、商业环境优良的山东省持续扩大食品、生物、文化等业务,与山东共同成长,为地区经济发展作出持续贡献。”韩国希杰集团会长孙京植再次表达了对中国业务的信心,“中国市场是希杰集团全球业务中极为重要的市场之一,自1994年在青岛设立食品工厂以来,一直致力于拓展在中国的业务,累计投资达200亿元人民币,中国地区的员工人数已经达到1万多人。” 英国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主席及中国总裁王磊已经是第四次参加峰会。在本届峰会上,他又带来一个好消息——阿斯利康将再次增资青岛生产供应基地,累计总投资额达到7.5亿美元,“我们认为只有通过深度参与高质量开放和新质生产力打造,成为一个研发创新方面中西合璧的外企,才能真正做到扎根本土,才能真正成为参与者、受益者、共享者。” 峰会的“朋友圈”越扩越大,慕名而来的“新朋友”越来越多,本届峰会首次参会跨国公司达99家。 日本瑞穗金融集团董事长今井诚司坦言,初次访问青岛,就感受到这里作为物流中心的魅力,也深切感受到市场前景的广阔。“瑞穗金融集团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商业银行,于2008年在青岛设立分行,在开展存款、贷款、结算等传统银行业务的同时,还致力于提供绿色存款、贷款、事业战略咨询等全方位金融服务,并强化非金融服务。山东省在中国率先出台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我们也将通过强化绿色金融的行动,助力中国、山东的可持续发展。”他说。 同样是“首秀”的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社长石井敬太,用“期盼了五年”来形容此次青岛之旅。他说,早在1988年,伊藤忠就在山东开设了事务所,并于1994年设立了伊藤忠(青岛)有限公司。从那时起,伊藤忠着眼于山东优秀制造业的产业基础和天然良港的优质商业环境优势,在纤维、金属、物流、化工、食品等诸多领域开展商务合作。目前,与山东省港口集团成立合作企业,共同经营铁矿、煤矿、铝土矿国际流通等业务,努力扩大商业版图。 本土创新全球发展 不少与会嘉宾赞叹,峰会正持续发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桥梁”“纽带”作用,成为跨国公司了解中国、投资中国、深耕中国的重要平台。 “当前全球局势不稳定性持续增加,经济前景愈发不明朗。在此背景下,加强对话至关重要。”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特别顾问中村邦晴引用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我的理解是三个人在一起无论做什么事情,其中一定有值得自己学习或者尊敬的、可以当作老师的人。青岛峰会就是全球跨国公司经营者群贤毕至的宝贵平台。”他希望通过本届峰会,中国政府和跨国企业经营者进一步就合作交换意见,促进相互交流和相互了解,进而推动山东省、中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增长和经济繁荣。 也有许多嘉宾不约而同提到,中国经济韧性十足,中国高质量发展为跨国公司带来了新的市场空间和投资机遇。 “通过与中国合作伙伴合作,我们极大提高了集团的超级计算能力,它为我们的能源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意大利埃尼集团执行副总裁、中国公司董事长詹尼·迪·乔瓦尼看来,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市场之一,也是埃尼集团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埃尼集团将继续深化与中国的合作,积极参与中国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为中国市场提供更清洁、更高效、更可靠的能源解决方案。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沿阵地,在涡轮增压领导者盖瑞特的全球战略中举足轻重。美国盖瑞特全球高级副总裁马克·罗德里格斯表示,电气化是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中国在这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三十年来,盖瑞特一直为中国的汽车工业提供支持,包括本地化供应链、研发以及专注于减排和燃油效率的生产基地。随着潍柴等中国大型企业不断走向全球,国际合作对其成功至关重要。“我们期待与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的领先企业合作,利用大缸径涡轮增压器和零排放等尖端技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在中国,为中国’是我们长期战略的核心。”利洁时是一家有着200多年悠久历史的全球消费品公司。1916年,这家消费品巨头的产品就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在中国市场,利洁时总共引入20余个品牌,滴露、杜蕾斯、亮碟等品牌皆属利洁时旗下。中国是其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增长势头强劲。利洁时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普艾君表示,“我们95%的产品都是为中国消费者设计的,未来希望能够将这一比例提升至接近100%。我们80%的产品在中国生产,希望未来这一比例也能够逐年增加。在中国,我们一直致力于创新,已有几十年的时间,未来也希望可以进一步加大创新。” “中国市场的超大规模优势日益显现,犹如一座充满无限机遇的灯塔,吸引着全球企业的目光。融入中国市场,便是开启了广阔前景的大门。”海尔是在青岛成长起来的跨国公司,对于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进程中进行中国实践有着更为独到的见解。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看来,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浪潮中,国际分工的深化如同催化剂,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协同潜力,推动跨国合作迈向更广泛、更深入的层次发展。“如今的海尔,已成为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物联网生态品牌,连续15年蝉联全球大型家电品牌零售量第一,海外收入占比达52%。在中国本土市场,未来2-3年海尔预计新增高端家电产能3000多万台。凭借全球大订单优势,海尔吸引着国际化分供方来中国投资。”他举例说,德国代傲、意大利戴博等企业,从跨国供货转变为本地建厂配套;日本尼得科、德国EMZ等企业,从给海尔供货发展为覆盖家电行业的主流品牌;意大利佐帕斯、日本神林等企业,从家电行业配套拓展至更多领域。目前,海尔已成功吸引40余家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作为一家中国本土跨国公司,海尔的全球创牌之路,也为跨国公司“投资中国”带来新机遇。(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周晓峰 摄影 赵健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