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7月11日是中国航海日 青岛在册的海员达6.5万人左右

本帖最后由 青岛城事 于 2023-7-11 15:19 编辑

QQ截图20230711151715.png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今年7月11日是我国第19个中国航海日,活动主题是“扬帆新丝路,奋楫新格局”。

       我国是航运大国,90%以上的国际贸易物资和50%以上的国内贸易物资通过水上运输完成。船舶是“浮动的国土”,海员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我国航运事业和全球贸易繁荣的重要保障。截至2022年底,我国注册船员总数达190万余人,同比增长5%,其中海船船员90万人,内河船员100万人,海员数量位居世界前列。

       山东是海员大省、强省,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各个繁忙的港口都留下了山东海员的足迹。记者从山东海事部门了解到,目前,山东注册海员达到22万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作为海员发展的热土,青岛在册的海员达到6.5万人左右,青岛辖区共有海员外派服务机构20多家,占山东海员外派服务机构比重接近60%。

       在中国航海日来临之际,记者带你走进在茫茫大海上昼夜星驰、劈波斩浪的海员群体,一同去感受海上“弄潮儿”背后的远航故事。

“那个年代,海员是年轻人向往的职业”

       战风斗浪赋予海员特有的情怀和品格。曾几何时,浪漫、待遇丰厚、职业体面、见多识广,是对船员职业的形象勾勒。

     “一人做海员,全家生活水平都提高。我做海员那时,海员是十分体面的工作,不仅工资待遇好还受人尊敬。”今年68岁、耕海46年的退休老海员杨桂成回忆往昔,言谈中充满自豪。

       1977年,从航运院校毕业后,杨桂成来到青岛远洋运输公司成为一名实习驾驶员。初次踏上载重数万吨的货轮,他由于晕船吐得直不起腰,还要忍受海上漂泊数月的孤寂,但他更享受搏击风浪、锻炼胆量的挑战。

       跟着远洋船舶全世界跑,让杨桂成大开眼界。“70年代末,在法国鲁昂港一个只有11人的木材半自动化加工厂,一年可创造3000万元的营收,而国内同等创收规划的木器企业却需要上千人,这就是科技水平不同产生的巨大差异。”多年海员经历,让杨桂成成了别人眼中有见识的人,而每每从国外带回名表、电器和威化饼干等“洋玩意”,又会引来邻居亲友艳羡的目光。

     “当时远洋海员能到几十个国家港口靠泊,见识当地的风土人情,亲眼目睹了域外的先进科技和管理水平。”杨桂成说,40年前,他就见证过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港口的现代化和自动化,也看到现代化的管理实践程序和严谨操作流程,为后来做企业积累了厚实的管理基础。

       当初船上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通信条件很不理想。杨桂成记得有一次10月初给对象寄出一封信,由于途中多番波折,直到次年5月份他才收到回信。即便如此,海员依旧是那个年代婚姻市场上的“抢手货”。同样,海员家属们也承担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然而“海嫂”们却依然无怨无悔。海员们都说,“我家那口子也是个汉子!”

       在海上工作40余载的刘中华,自1999年开始担任船长。目前在青岛远航源丰润船务有限公司VLOC大型船舶上任职船长。1978年,刘中华考上了青岛海运学校航海专业。“那个年代海员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是年轻人向往的职业。”毕业后的刘中华当上海员后,看到船长知识丰富,处惊不乱,处理问题有理有节、条理分明,用流利的英语与外国人交谈,驾驭着货物和资产总值达数亿元的万吨巨轮轻松自如,充满了对船长的羡慕和向往。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刘中华终于如愿当上了一名船长,更爱上了这个职业。

        船舶是个活动的独立个体,一经离开陆地,所有的问题都得由海员自己来解决,外来力量几乎帮不上忙。虽然有岸基远程帮助指导,但船上的工作还是要由海员动手解决,这就需要海员具备充足、扎实的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还要有临危不乱的良好心理素质,才能及时、顺利地解决问题。“航海人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人文法理和机械设备。”刘中华举例说,假如主机发生故障需要修理,不管故障多大,只能由海员自己来修理好;如果船上GPS定位系统坏了,就需要船长和驾驶人员利用雷达定位、物标定位、天体定位等各种手段取得正确的船位以保证船舶正常航行。

“技术迭代,这个行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航运业技术不断迭代,船舶管理迈向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管理的新时代,船岸联动越来越紧密,船舶安全系数越来越高,海员配置数量不断下降。数据显示,19世纪,风帆商船载货量仅仅数千吨,海员配置高达200多人;如今,一艘全长近400米、载货量逾20万吨的集装箱货轮,海员配置仅为20多人。

       作为船舶的操控者,海员丢开了篙桨橹帆,搭上了机械动力,开始了全新的海上生活。

       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是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控股股东发起设立的国有大型企业,2010年成立,2011年6月迁址青岛。今年42岁的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舶党支部书记、船长丁茂家,2003年开启航海生涯,从实习生做起,用了8年时间快速成长为一名远洋船长。“2003年,我刚工作的时候,山东省内几乎没有大型的航运企业,我当时是在一家很小的公司工作,服务的第一艘船是只有1万多吨、运行了20多年的旧船,船舶在港口国检查中经常被查出很多缺陷。”丁茂家回忆说。

       2011年,丁茂家加入山东海运。彼时,山东海运的船队规模不是特别大。随着公司运力持续扩容,丁茂家工作过的散货船,也从最开始的7.6万吨不断升级为行业领先的20万吨以上的船舶。2022年,丁茂家首任21万吨散货船“山东新时代”轮的船长。这艘船是我国首艘数字化大型散货船,配备了智能信息管理和控制平台、自动抛锚设备和辅助靠泊设备。

       如今,山东海运已成长为拥有多种主流船型、航线遍及全球各地、服务覆盖世界各大主要港口的专业船队,基本形成以远洋运输为核心,以航运金融、航运服务为重要依托的“一体两翼”产业结构布局,远洋运输控制运力规模(含在建)近1400万载重吨,稳居国内第三位。“船舶设计越来越先进,融合了低碳环保、经济节能、安全可靠等诸多领先竞争优势。”丁茂家说,船上生活设施也越来越齐全,每个海员都有单独的房间,船舶驾驶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海员劳动强度也降低了不少。船上还都配备了卫星宽带通信系统,海员都能连接无线网络和家人实时联系,不再长期与外界隔绝。

     “我刚做海员的时候,远洋船舶的人员配置达50多人,船舶驾驶、海图作业、助航仪器等基本都要靠人工操作,海员对外联络和情感沟通基本靠信件,如今这个行业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杨桂成表示,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远洋船舶历经多次更新。就拿航海线路设计来说,以前主要是根据航海图、航路指南等分析研判,人工画出适航的航线图,现在就跟车载导航一样,只需输入起点和终点,电子海图系统就能根据季节、气象、洋流等自动设计最佳的经济航线。卫星系统精度从过去几十海里提升到现在的几十米。动力机械自动化程度也由人工到半机械化,再到现在的电脑控制全自动化。

     “以前在大洋上,看到悬挂着五星红旗的船舶,我们海员就会非常激动。现在,我在大洋上遇到飘扬着五星红旗的船舶越来越多,大洋上的这面旗帜也在向我们传递着祖国越来越强大的信号。”丁茂家自豪地说,海员是海洋强国的建设者、参与者,同时也是海洋强国的见证者。

“守望大海,只因发自内心的那份热爱”

       时光荏苒,时代变迁。进入上世纪90年代末,海员这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正在慢慢发生着变化。

       小魏从航运院校毕业后选择在一家远洋运输企业当海员,既可以到处看世界,还可以有不错的经济收入。随着对这一行业的深入了解,工作了4年后,小魏渐渐产生了思想波动:海员职业存在很多未知数,前景、收入、知识面以及风险等各种因素交织,甚至连对象都不好找。

       在海员队伍里,像他这样计划“由水转陆”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杨桂成介绍,如今东部沿海地区的很多年轻人早已把海员排除在择业首选范围之外,大部分海员来自中西部偏远地区的农村。“2008年正月,我去山东广饶招海员,一个装潢工听说上船后一个月才给一万元工资,说啥也不去。”杨桂成说,随着目前国内经济发展和就业多样化,很多航海专业出来的大学生工作一两年后就选择离开,连他培养出来的好几个船长、轮机长也都辞职了,有的甚至辞职“下海”卖起家具。分析原因,大多是因为这个职业太辛苦,常年漂泊在海上,一次离家就要6到8个月,工作单调孤寂,行业技能单一;干到船长、轮机长后,已到操作技能和管理技能的天花板;重新择业的选项很少,不如年少早作转型等等。

       有人选择离开,也有人选择坚守,刘中华就是其中一员。这些年,尽管有过多次到陆地工作的机会,他都婉言谢绝。“一来是我发自内心热爱海员这个职业;二来感觉还是在船上更能体现个人价值。而且相对而言,海员收入高且稳定,也没有那么多杂事干扰。”

       像刘中华一样,喜欢这片海的大有人在。“出航的时间里虽然很辛苦,但每当傍晚时分站到舷窗口,极目远眺,看去是远远海上的日落,吹来是轻轻拂面的海风,一天的劳累就被洗刷殆尽。”青岛中几海员劳务服务有限公司“SUNNY BOKE”见习三副潘俊杰十分享受海上时光。

       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社会对海员的关注度正越来越高,困扰海员的心理健康、权益保障等问题正在引起重视。在青岛,隶属于市总工会的青岛市职工国际交流服务中心(青岛国际海员服务中心)正在持续扩大服务海员职工的职能。

     “近年来,我们根据海员职工工作生活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强化内外部协调联动机制,与董家口海事局联合打造港区‘海员之家’升级版,着力促进海员服务阵地建设提质升级,搭建平台、强化服务,持续完善宣传引导、法律维权、公益服务、对外交流四大综合服务功能,累计服务海员职工超3000名。”青岛市职工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主任韩婷告诉记者,今后将持续优化“海员之家”“智慧工会+海事服务”等设施设备建设,加快推进“海嫂驿站”建成落地,致力于打造成为全国一流海员职工综合性服务阵地。推进海员职工“普法大讲堂”“法律维权在身边”等普惠服务,确保全市海员职工队伍和谐稳定,为青岛加快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夯实基础。

浩浩海洋、滚滚波浪,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一望无垠的蔚蓝色航道上,海员们正劈波斩浪,奔赴星辰大海。


发表于 2023-7-11 15: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该帖共收到 0 条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美图秀

    • 新进展!青岛地铁15号线天山一路站主体结构
    • 大风黄色+寒潮黄色预警!降温10℃!青岛将
    • 前十月青岛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
    • 新一轮青岛总规:“一区两极两城多点”
    • 前三季度GDP增长5.7% 崂山区晒出亮眼“成

帖子地图|手机版|违法举报|法律顾问:山东文康(上合示范区)律师事务所 张宪立律师|小扑网 ( 鲁ICP备19052805号-2  

GMT+8, 2024-11-26 04:55 , Processed in 0.12941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8-202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