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青岛方案“369”:打造综合交通枢纽

青岛方案“369”:打造综合交通枢纽

到2035年,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实现青岛都市圈1小时联通、省内各地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

交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在3月27日上午举行的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会议上,《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以下简称“建设方案”)正式亮相。

建设方案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为总目标,突出引领型、创新型、枢纽型、共享型发展导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三大样板”、实施“六大任务”、建设“九大工程”,构建“369”青岛先行区建设体系,推动青岛交通现代化水平走在山东乃至全国前列。

“369”建设体系三者之间逐层细化,相互支撑。

三大样板:一体高效、链接全球的交通运输互联互通样板;创新赋能、多元融合的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发展样板;绿色人文、安全韧性的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样板。

六大任务: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先行区、创建宜居幸福的现代公交都市先行区、构建现代高效物流体系先行区、打造交通智慧引领和科技创新先行区、发展集约生态低碳绿色交通先行区、构建安全韧性和协同高效交通先行区。

九大工程: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工程、“轨道上的青岛都市圈”建设工程、干线路网标杆建设工程、“四好农村路”青岛样板建设工程、交通跨界融合发展工程、国际水准公交都市建设工程、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建设工程、青岛国际枢纽港建设工程。

按照建设方案提出的目标,到2027年,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形成一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典型经验和先进成果,初步建成开放互联、便捷顺畅、智慧创新、绿色生态、安全可靠、治理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标杆。

到2035年,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建成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高品质出行交通圈,基本实现青岛都市圈1小时联通、省内各地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构建高效快货物流圈,基本实现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交通基础设施质量、运输服务、智慧绿色、安全治理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成为交通强国全国标杆。

这是青岛首次系统性谋划交通强国青岛方案新体系,也是青岛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交通强市战略,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重要抓手。

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青岛样板”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

2022年5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近3年来,山东全面实施交通强省战略,持续完善“公铁水空”统一管理的大交通体制,着力推动交通运输畅通通道、织密网络、建强枢纽、优化升级,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作为一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青岛海陆空铁“四港联动”,交通区位优势突出。锚定“走在前、挑大梁”,青岛奋力“打头阵、当先锋”,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的目标,努力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青岛样板”。

2021年,青岛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城市,承担了建设“打造一流轨道交通产业”“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智慧交通建设”3个国家级试点任务。以此为契机,青岛加快构建“海陆空铁”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成果。


一列“中欧班列”从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发车。


2022年以来,随着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建设启动,全市累计实施总投资2664亿元的146个重大交通项目,潍烟高铁、莱荣高铁、济青高速中线、明董高速、自动化码头三期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竣工投用,青岛港新版总体规划、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等相继获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全面起势,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新一轮建设热潮提供了有力支撑。

战略性布局未来十年青岛交通新场景

青岛拥有“海陆空铁”四港联动的独特区位优势,是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商贸服务型、空港型“四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去年11月国务院批复的《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明确为青岛四个新的城市总体定位之一。这凸显了青岛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也为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


2e708df0-0a0d-4646-b727-90e671a105cd.jpg

航拍青岛胶东国际机场。


围绕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先行区,青岛确定了打造国际枢纽海港、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功能、打造“轨道上的青岛都市圈”、打造广覆盖深通达的路网体系、打造集约复合型综合交通枢纽等方向。在打造国际枢纽海港方面,将优化港区功能布局,提升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设有竞争力的国际中转港,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在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功能方面,拓展航线网络,建设空中快速通道,持续巩固东北亚市场,有序扩大东南亚市场,稳步发展欧洲、北美、澳洲、中东地区等洲际及远程市场,形成陆海互济、外畅内联、四向拓展的链接全球的航空枢纽节点;强化机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强化机场中转功能。在打造“轨道上的青岛都市圈”方面,加快完善铁路交通网络布局,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网建设,强化区域轨道一体化发展,完善干支相连、专线延伸的货运铁路网。


青岛站内,不同型号的列车蓄势待发。


人工智能、数字科技的迅猛发展,让交通运输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交通行业创新变革的重要方向。建设方案首次战略性布局未来十年青岛交通新场景。以交通运输新场景为牵引,加快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的规模化、网络化落地。建设全球首个“氢+5G”智慧港口,打造港区短倒运输、干线物流等零碳场景。推动大模型技术深层次应用,实现全国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基地获批落地。加快交通智能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无人驾驶、智慧城轨、低空经济等智慧交通产业。赋能轨道交通装备等既有交通产业升级,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以“车路云一体化”为核心抓手,构建智能网联“青岛方案”。


繁忙的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


此外,建设方案还以内畅外联、便捷畅通的现代化交通运输通道为指引,织密网络、建强枢纽、优化服务,着力构建一体高效、链接全球的交通新格局。着眼全市发展“一盘棋”,打造广覆盖深通达的路网体系,构建高、快速路服务“一张网”,聚力提升路网承载能力和对外辐射能级。同时,加强城市道路与公路衔接,积极开展重点市政道路方案研究和建设,不断强化市政道路与各类交通枢纽、轨道交通站点的衔接能力,推动跨区域市政道路与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等融合发展。

到2035年,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

海洋经济是全球经济至关重要的一块“蓝色版图”。港口作为基础性、枢纽性设施,在撬动海洋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支点”和“战略棋眼”作用。去年以来,青岛加速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在港口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为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注入了新动能。在青岛布局实施的九大工程中,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程位居第一位。

建设世界级专业港口基础设施、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级、打造“三区互融”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标杆……围绕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方案谋划了发力重点,提出了预期目标:到2027年,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效显著,码头泊位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到2035年,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和世界一流港口,大型专业化码头作业基本实现自动化,现代航运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实现从物流港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服务港升级,涉港产业规模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大幅提升。

交通跨界融合发展工程对青岛加快建设创新型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到2027年,交通与旅游、新能源、低空经济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建成“快进慢游”一体衔接的旅游交通网,低碳、零碳港区等设施规模进一步扩大,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加快拓展,服务保障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2035年,“快进”通道、“慢游”风景道全面建成,低碳、零碳港区等设施规模全国领先,立足山东半岛、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低空经济先行区全面建成,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岛经验”。

持续推进轨道交通发展、推动常规公交服务升级、深化传统道路客运转型……随着国际水准公交都市建设工程实施,到2027年,青岛公交都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建成地铁2号线二期、7号线二期、8号线支线等线路,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基本成型,道路客运转型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全面提升青岛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服务品质和保障能力,进一步确立公共交通在青岛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公交出行需要,将青岛市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公交都市。

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政策旨在优化运输结构,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效率,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024年9月,青岛通过交通运输部竞争性评审,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是全国唯一前两批政策已覆盖省份中再次入选的城市,有望获得中央财政最高10亿元的补助资金,用于支持综合货运体系建设。青岛将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建设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及装备“硬联通”,推进规则标准及服务“软联通”。到2027年,基础设施及设备持续完善,与多式联运适配的服务和规则标准不断健全,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效果突出。到2035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基本建成,更好地服务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辐射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合示范区是青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高能级平台,承担着“国之重任”。建设方案提出,实施青岛国际枢纽港建设工程,建设港基载体,打造高能级五位一体国际枢纽港。集聚资源要素,打造高水平国际开放核心区。促进产业升级,打造高质量枢纽经济驱动区。聚焦能级提升,打造高水平空港枢纽。到2027年,青岛国际枢纽港基本建成航贸金服基地、港口物流基地,进一步实现与青岛“海陆空铁”四港之间的硬联通和软连接。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打造东西主轴贯通、陆海双向辐射的枢纽联动开放平台,更好地服务国内国际大循环、双循环。

锚定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目标,青岛正在“路”上。(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通讯员 贾爱华)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该帖共收到 0 条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美图秀

    • “文化+科技”:吹拂“更炫青岛风”
    • 皮筋螃蟹、卤驴肉掺假……青岛市通报10起“
    • “走花路,上春山”!第二十届青岛大珠山杜
    • 纪委通报!青岛多人被查!
    • 周知!今日起,青岛这7条公交线路实行“夏

帖子地图|手机版|违法举报|法律顾问:山东文康(上合示范区)律师事务所 张宪立律师|小扑网 ( 鲁ICP备19052805号-2  

GMT+8, 2025-4-2 03:10 , Processed in 0.14527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8-202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