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在青岛,有一种人间烟火叫“里院”

它是一缕乡愁,让人牵挂;它是匠心独运的艺术品,让人惊叹;它是永不落幕的剧场,让人痴迷——就像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一样,里院是青岛民居的代表样式。最近,青岛里院早期建筑群与青岛中山路近代建筑群,一起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名录”。


928cd38496ce38003d7d9cfe1f5bb0f6.jpg

航拍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 邢志峰 摄


“里院版Shoping mall”

“一二一,上街里,买书包,买铅笔。”这是青岛人熟知的儿歌,也是百余年来,人们对中山路和老里院的深刻记忆。里院带着青岛基因降生,与这片土地上的自然和人文风貌血脉相连。


中西合璧,讲究而又务实。早在20世纪初,里院在青岛就已有雏形。这是一种“华洋折中式”的建筑,将西式楼房和中式四合院融为一体,既能多层居住,又有院落。193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当时全市里院有506处,房间16701间,住户达10669家。


里院命名多引经据典,比如,“立德里”出自《左传》,“介寿里”出自《诗经》。因青岛地形复杂、路网交织,里院的形状不总是方方正正,“口、日、凸、目、回”甚至三角形等应有尽有。如今航拍老城区,碧海蓝天的底色中,那些错落有致的红瓦里院,依然令人赞叹。


7abb18092a48f890e52d8a138da2cebc.jpg

里院的走廊上,晾晒着盖帘、被褥等生活用品 (资料片)赵健鹏 摄


宜居宜业,繁华而又细密。里院往往具有商住两用性质。其中,“里”突出的是商用,“院”突出的是居住。里院的楼房多为两三层,一层临街,房屋面积大,可开店铺;楼上多是十几平方米的单间,可供居住。里院见证了青岛早期商业的繁盛。黄岛路、四方路、海泊路、高密路等路段,里院林立,人气很旺。大鲍岛一带成为黄金地段,从豪商巨贾到小商小贩,麇集于此,这里也成为青岛商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海泊路63号的广兴里是规模最大的里院。史料记载,1947年,广兴里有店铺60多家,杂货铺、说书场、饭馆、茶楼、客栈等一应俱全,还有一家电影院,可谓“有钱不出广兴里”,堪比“Shoping mall”。

最难忘炊烟缭绕的“里院情”

里院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百年风雨、沧桑巨变,也记录着人间冷暖、邻里情深。如今,很多青岛人最难忘怀的,还是那种“炊烟缭绕的里院情”。


五湖四海,与生俱来的包容性。打一开始,里院的居民就来自全国各地,带有天然的包容性。后来,有的院落中又加盖了一些平房,由小商小贩、手工业者等租住。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融合,是一以贯之的。


锅碗瓢盆,市井生活的交响曲。新中国成立后,里院成为老百姓的家园,弥漫着浓浓烟火气。不同人家住在同一座里院,水龙头和厕所是公用的,一大早排长队上厕所的一幕,让很多人记忆犹新。因屋里空间太小,煤炉子就摆在过道上,“大金鹿”28大杠自行车放在院里。


孩童在院子里玩耍,大爷摇着蒲扇聊天。烟囱里冒着炊烟,楼道里飘着饭菜香。有人喊一嗓子:“老姐姐,别做饭了,来我家吃山菜包子!”月光下,大姨敞开家门,收留那些因父母摆摊而无处写作业的孩子……满满邻里情,浓得化不开。


baed4223ecd512ae64489449a9cf7cee.jpg

记忆中的广兴里,青岛人的市井生活(资料片)赵健鹏 摄


酸甜苦辣,岁月更迭的刻录机。里院中有大家庭的相互扶持,也记录着无数人的成长轨迹。眼看着黑白电视机变成彩色的,时髦的年轻人玩起386电脑,打公用电话的越来越少,腰里的BP机换成了手机……里院确实老了,色彩更加斑驳,人们努力地工作和生活,期待着“买个宽敞的套房”。几乎每个本土老摄影家的镜头里,都少不了这样的画面:里院的天空中,飘荡着衣物和被单,还有纵横交错的电线。这一幕,牵动游子的乡愁,抚慰人们的心灵,也化作前行的动力。

逛里院就像“开盲盒”

光阴荏苒,春去春回,老城焕新颜。一处处日渐残破、衰败的里院,在精雕细琢的修复之后,变身成为“既老又新”的人文景观,也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如今,年轻人走进一处处重新“苏醒”的里院,如同开启一个个“盲盒”,感受时空穿梭般的魅力,与惊喜不期而遇。


一片“可阅读”的天地。里院有着独特的风致,却在经年的柴米油盐中模糊了面目,现在人们有了重新读懂它的机会。比如,临近青岛站的银鱼巷有多个里院,但此前一直不为人所知,且大多破旧不堪。经过修复,这些里院开门纳客,收获一片点赞。工艺精湛的老拱券、泛着乌光的石墙勒脚、“百岁高龄”仍坚硬的清水砖等细节,让年轻人深深着迷。


历经百年时光打磨的里院,加上咖啡、手造、音乐等“青春业态”,一跃成为网红打卡地。人们也在打卡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这片街区、这座城市。


316764d390694c11a17949234142051a.jpg

银鱼巷中的里院成为网红打卡地 邢志峰 摄


一扇“绽放美”的窗口。里院体现了这座城市的美学,也是适合呈现美的空间。这里聚集了众多美术馆、博物馆、书店等,时常举办各种展览和讲座,走进门就有惊喜。比如,广兴里成为年轻人心中新的文艺地标,演唱会、音乐节、光影秀等轮番上演。


一个“可沉浸”的乐园。今天,行走在历史城区,蓬勃的生机扑面而来。上街里·逛春天、上街里·啤酒节、 2024年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等一系列节会,为里院带来了大量人气、商气、烟火气。在商家的热情招呼里,在人声鼎沸里,生活气息充满了每个角落。人们心头洋溢着热闹和欢乐,只想告诉孩子:“这才是老里院,这才是青岛味儿!”


如何走进更多人心里?

里院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关乎这座城市的文脉,在更新和活化过程中,如何才能给人们带来更多惊喜?


将“肌理”呵护好。历史建筑修缮是一个“内外兼修”的工程,一砖一瓦,各有“道道”。修复时,应把握好度,对于恢复到时间轴上的哪个点,要有综合考量。在近些年青岛里院修复过程中,逐一克服了工艺失传、建筑材料难觅等问题。当很多老住户重回里院,眼前豁然开朗,不再是印象中的逼仄感觉,“这才是里院该有的样子”。


f4ced95d694c2d3b9d37b5fa7a750a2c.jpg

修复后的广兴里成为文艺新地标 王雷 摄


让“灵魂”更有趣。里院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但要吸引年轻人,还得让文化元素融入时代、融入生活。比如,很多人对一些里院的名字根本记不住,这对于打造品牌很不利。针对这一问题,三江里里院文化主题休闲商业街区开街时,公布了一个IP——“三江狸”,通过一只猫咪的“谐音梗”,让人们一下子就记住了。再如,“CHAO起大鲍岛·一天一百年”元宇宙沉浸式剧本游,让人们通过手机小程序“穿越”回百年前,“变身”里院居民,在互动中真切感受历史。


把“传奇”传开来。里院不缺少传奇,关键是让年轻人对这些传奇产生共情,并广泛传播出去。海泊路上的一处里院,是巨商孟洛川的旧宅,这里开了一家“洛川家美术馆”。绝大多数来过这家美术馆的人,都能在生动的讲解中,了解孟洛川的故事,对馆里的展览留下印象。本土画家于瑶以里院为主题的创作,广受好评,她的作品还制成了水晶镇纸、冰箱贴等文创产品,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cc39232e13cba8b758b2bcb865112f84.jpg

焕新后的里院,聚集了大量人气、商气、烟火气 王雷 摄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里院,让我们看见历史和风景,也看见人间烟火和岁月清欢。里院,让我们更爱这座城,更爱今天的美好生活。期盼在里院与你相遇。


作者:王学义 郭涛 刘杨


发表于 2024-5-28 10: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该帖共收到 0 条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美图秀

    • 新一轮青岛总规:“一区两极两城多点”
    • 前三季度GDP增长5.7% 崂山区晒出亮眼“成
    • 青岛又一城中村改造项目规划方案公示,规划
    • 青岛气温开启持续下降模式,一轮寒潮过程正
    • 崂山门票半价!沿黄九省区的朋友,快来畅游

帖子地图|手机版|违法举报|法律顾问:山东文康(上合示范区)律师事务所 张宪立律师|小扑网 ( 鲁ICP备19052805号-2  

GMT+8, 2024-11-24 17:33 , Processed in 0.15217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8-202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