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青岛历史城区调查 | 重构“第三空间”,老城打开新场域

青岛历史城区探寻全新“打开”方式,赋予历史建筑新生,让“现代”与“历史”并存——

重构“第三空间”,老城打开新场域

“日均流量达55万人次,单日最高人流量达75万人次”——春节假期,在通过了人流如潮的空间承载力考验后,青岛历史城区正成为更具张力和活力的场域。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在老城区沉浸式走街串巷,会发现建筑、华灯、表演、美食、人流相互交织,人间烟火气,处处年味浓,一个开放性、流动性和包容性的城市公共空间在此成功塑造。

老城区春节氛围感“拉满”的背后,得益于青岛正在推进中的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在此过程中,延续历史文脉、唤醒并放大老城区空间的价值是重要的题中之义。从2020年广兴里更新试点项目开园以来,青岛历史城区便不断摸索探寻最大限度地“打开”,在时间的变迁中赋予历史建筑新生力量,让“老建筑”融入现代生活,成为城市“新空间”。


f7469b2d-feb4-41c2-afb8-420eac90e6f1.jpg

2月19日,“2024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大鲍岛会场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刘栋 摄


一个富有烟火气的空间必须追求良好的空间体验感。近两年,青岛历史城区累计完成166万平方米建设工程,整治提升47条道路。有限的存留空间内,还通过“微更新”,有机整合出11个停车场和9个街心公园广场,在增强物理空间承载力的同时,提升老城区公共空间内涵品质,进而更好为产业激活赋能。

重构“物理空间”

“新乐茶社的楼上,夏天开着窗,有些人就在街上听曲。茶社的演员在台前坐成一排,由茶客点唱,然后伙计喊一声便下单了”——这是书中所记载的19世纪末潍县路2号新乐茶社的热闹景象。

彼时,被称为“二马路”的潍县路上商业氛围浓厚,各种店铺云集于此。100多年后的今天,这里的繁华场景再度“重现”:经过修缮后的老里院内,传统老字号、网红IP等各类业态落户。春节假期,潍县路所在的大鲍岛总客流量甚至超过130万人次。

要想促成老城区的“质变”,离不开建筑和业态两个层面的精心打磨,而科学完善的物理空间则是先决条件。为此,青岛连续三年举办历史建筑价值要素保护工匠技能比武大赛,去年更是把赛场搬到里院“实体实战”,深层次挖掘经典传统修缮技艺,补充整理6大类16种传统工艺工法,以工匠精神提升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项目修缮品质。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教授徐飞鹏参与了青岛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导则及条例制定,据他介绍,在全国范围内,青岛率先提出对每一栋老房子实施历史价值要素保护这一理念。大到建筑外立面、平面布局,小到窗花、山花、扶手,这些“保护要素”都被一一明确。

建筑的目的既在于包含历史,又在于将这些过去转向未来。根据社会的发展,老建筑同样需要进行“适应性”的动态演变——基于历史价值存留的同时,还需要结合现代需求进行空间让渡。比如部分老建筑将原有民居建筑做小尺度局部改造,以适合商业经营;窗户保留木窗结构,但在内侧安装铝合金窗框和双层玻璃,具有保温降噪功能等。

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青岛分部规划二室主任张帆看来,老建筑修缮为业态提供了承载空间,而业态也对老建筑的空间提出了一定的需求,像酒店或公寓、文创商业、办公等不同的功能,甚至同一类功能下的细分业态,对空间的需求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前期改造过程中就需加入对业态的考量,例如宁阳路的银鱼巷在更新改造过程中,坚持建筑修缮与业态引入同步开展,进而满足不同业态对建筑空间的需求与建筑保护和修缮的统一。

对于业态导入,青岛也进行了通盘考虑——结合当前业态现状,划定17个业态片区,并分步骤分区域打造重点街区。像中山路主街打造国际时尚潮流商街,大鲍岛片区打造可居可逛可玩可夜游的里院慢享体验区,劈柴院片区南院打造特色美食和文化体验区等等。

由此可见,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具体实施,未来青岛历史城区的建筑保护修缮都将与业态植入有机融合,让其源浚流长、根深叶茂。

创造“第三空间”

美国社会学家欧登伯格在《绝好的地方》一书中这样写道:家庭居住空间为第一空间,职场为第二空间,而城市的酒吧、咖啡店、博物馆、图书馆、公园等不受功利关系限制的公共空间为“第三空间”。

世界城市发展表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城市的第一、第二生活空间的占用时间有减少的趋势,而在“第三空间”内的逗留时间却在相对延长。

时下,营造主客共享的“第三空间”,也正成为各大城市发力文旅的重要抓手。事实上,重新审视青岛历史城区,如今这里就是这座城市宝贵的“第三空间”——以人的需求为导向,将居住、工作、休闲娱乐融为一体,通过充足的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开放空间,将人聚集起来,以激发空间内的创新活力。

百年中山路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就在春节前夕,一场中山路的改造提升工程刚刚完成,路面摊铺一新的同时,还完成污水管网扩容、电力排管增容、路基路面翻建、人行道维修等改造内容,满足了周边商业发展配套需求,提升老城区体验感和舒适度。

从表面上看,保护修缮、更新改造、基础配套是物理层面的翻新,而其内里,是对街巷肌理的唤醒、是有机的融合与塑新。针对老城区空间功能的优化,青岛一直在进行“绣花式”的打磨,比如补齐重点区域的市政配套、停车设施等“短板”,“见缝插针”式的布局街心公园和口袋公园。

作为昔日大鲍岛片区的重要地标,去年“水龙池子”以广场的形式重现四方路。夜幕降临后,喷泉随音乐、灯光曼妙摇曳,水柱升起又溅落,荡漾起一圈圈涟漪。时间追溯到1901年,海泊河水厂投产,向居民提供饮用水最为著名的一处供水点便是这里。如今这块“三角地”的重生,进一步重塑了老街区的空间活力。

如果说,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是一种趋于政府行为的“谋篇布局”,那么,商户基于业态需求的自主场景营造则是一种市场化的“自发生长”。也就是说,如今在历史城区这个宏观的“第三空间”内,越来越多微观的“第三空间”相继诞生,用经济学家哈耶克的说法,就是一种“自发秩序”。

无论是在银鱼巷,还是在大鲍岛,信步迈入一处里院,就如同穿越进一个“诗和远方”交融的“第三空间”,喝杯咖啡,或看场话剧,在年轻人眼中,方寸之间就是可以产生思想碰撞和谈天说地的开放空间。

位于海泊路36号的小岛日记,是一个集咖啡、花艺、绘画、“撸猫”于一体的集合业态艺术空间,正如它的主理人所说,“希望能让来到这座城市的人有一个记录生活的地方、分享生活的空间,让小岛日记成为一个融合家与工作场所的‘第三空间’。”

打磨“留白空间”

历史城区业态的充盈,逐渐构建起青岛历史城区兼具旅游、商业、文化的复合式场域,与此同时,“做好充足留白”的思考也让老城保护更新更为理性。

“与其他城市更新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留白更新着眼于长期,放弃近期追求空间容量和经济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随着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提升,从更长时间维度上达到综合价值的最优化。”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学术部副部长李华治在采访中提到。

着眼青岛老城,银鱼巷片区内还有几处院落,运营团队只是清理出了院落内的杂物,暂时维持它们的现有状态,并没有急于修缮或招引项目。在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也有20%是留白,这些暂未招商入驻的里院被开辟出来,作为开放的公共文化空间,或布设临展或营造氛围。

纵观全国,广州恩宁路、深圳南头古城、成都宽窄巷子等为数不少的历史街区改造案例,其更新改造周期都持续了十年,甚至更久。对老城区的更新改造,本身就是一个持续而漫长的过程。面对未来用户需求和业态迭代的未知性,调整更新改造思路,采取“小尺度、渐进式”的留白更新,或许将成为应对变化的最佳策略,“微更新”的改造模式也将伴随始终。

展望未来,青岛历史城区还有很大空间可以挖掘和拓展,保护更新路径也更为明晰:以“微更新”和“渐进式”为主基调,以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为触媒,用新产业、新业态持续为老城区增添发展新活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


发表于 2024-2-22 09: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该帖共收到 0 条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美图秀

    • 新一轮青岛总规:“一区两极两城多点”
    • 前三季度GDP增长5.7% 崂山区晒出亮眼“成
    • 青岛又一城中村改造项目规划方案公示,规划
    • 青岛气温开启持续下降模式,一轮寒潮过程正
    • 崂山门票半价!沿黄九省区的朋友,快来畅游

帖子地图|手机版|违法举报|法律顾问:山东文康(上合示范区)律师事务所 张宪立律师|小扑网 ( 鲁ICP备19052805号-2  

GMT+8, 2024-11-25 04:42 , Processed in 0.15425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8-202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