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紧盯企业需求,强化数字赋能、深化流程再造—— 提升“感受度”,让企业想投愿投敢投
“企业感受度”是评价城市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准。10月25日,在2024企业家幸福感营商对话活动中,青岛再次获评“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体现了企业家们对青岛厚植营商环境沃土的肯定。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今年以来,青岛盯紧企业需求,强化数字赋能,深化流程再造,持续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实招硬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企业实实在在享受改革红利。
增强政策措施协同性集成性 对企业来说,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可缺少。聚焦到政务服务领域,企业的要求往往十分具体,如“开一家饭店”“注销一个企业”。要想更好满足企业需求,就需要进一步增强政策措施的协同性、集成性。 今年以来,青岛加快推进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推动包括企业准入准营、经营发展、注销退出全过程在内的国务院两批“一件事”事项在青岛落地实施。同时,结合企业群众需求,延伸服务链条、拓展服务范围,打造企业开办、项目开工、竣工验收等特色“一件事”,推动办事时限、材料“双减少”,让企业放开手脚搞经营、心无旁骛谋发展。 聚焦“一次办好”,青岛打通人社、税务等8部门业务,实现企业登记注册、信息变更“一口申请、八步联办”;在全省率先推出61个证照联办套餐、“个转企”等改革,材料、环节压减50%以上;在退出端,推出简易注销、代位注销等8项个性化举措,在省内率先落地企业注销登记“一件事”。 记者了解到,国务院第一批“一件事”在青岛上线运行后,平均办事跑动减少90%,平均办事环节减少81%,平均办事时限减少55%,平均办事材料减少67%。 聚焦“一网通办”,青岛推动更多高频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实现从网上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如,市行政审批局聚焦企业网上办事“入口多、操作繁”的情况,围绕企业登记、工程建设、社会组织、交通运输等15个业务领域,将全市1633项业务办理项集成打造为47个全流程审批服务数字化场景,并将同一类审批事项从新设立到变更,再到注销全生命周期业务的多个申报入口整合为1个入口,以场景的方式提供服务。企业通过系统导引,只需做几个简单的选择题,即可完成业务申报。 聚焦“一窗受理”,青岛完善集约高效的线下政务服务体系,青岛市民中心入驻部门58个,设置服务窗口305个,可为企业群众提供超2500项政务服务事项的“一站式、一窗式”集成服务。此外,面对大量政务服务事项,青岛市民中心在全省首推政务服务中心咨询电话“一号对外”,提供人工接线、AI接线、“云客服”接线三位一体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实现7×24小时全天候咨询解答。 政策不仅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提高政策的知晓率、认可度、参与感,是消弭政策“温度差”、推动惠企政策落实落地、助力企业更好发展的有效手段。 做好加法,主动赋能服务企业。青岛聚焦解决惠企服务平台多头分散、惠企政策落地难、企业融资难等企业关心的重点问题,持续优化惠企政策发布兑现平台、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和企业诉求办理平台,及时回应涉企诉求,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如,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充分利用信息化比对,协同多部门数据共享,采取“免申即享”“政策找企”的经办模式,对裁员率不高于5.5%的参保企业返还2023年失业保险费,对招用毕业年度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大学生和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的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 做好减法,降低企业办事成本。青岛通过部门间数据共享,大力推动“免证办”“一件事一次办”“主动办”,让企业切实享受政策减法带来的实惠。截至目前,累计打造“无证明”应用场景110个,推出105项企业“一件事”,其中,社保参保“一件事”整合30余项服务事项,办理环节从43个减少至19个,整体办理时限压缩50%。
立足企业需求靶向制定政策优化服务 再好的政策、再优的理念,如果只停留于纸面,不能让企业得益受惠,改革就没有真正成功。青岛今年在倾听企业需求、快速兑现政策上下功夫,围绕企业需求靶向制定政策、优化服务,更好坚定企业发展信心,激发创新创业动力活力。 企业诉求要有人听、有人管。今年以来,青岛持续加强政务服务热线归并,高效受理政务服务咨询、投诉、求助、建议和在线办理指导等诉求。青岛市12345热线整合归并原有24条政民互动渠道,创新构建12345·青诉即办一体化诉求解决体系,解决企业关心的“遇事多头找、诉求受理效率低”问题。 同时,青岛市12345热线不断完善知识库体系,使热线服务从被动转接相关单位转变为主动回答企业问题,大大缩短了企业获取信息的时间。如开办一家运输企业需要准备大量文件资料,且要与多个部门打交道,随着知识库的推出,热线接线员通过其能够迅速掌握最新的服务指南,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详细指导。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只有在公平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中,企业才能“想投”“愿投”“敢投”。青岛聚焦聚力深化法治领域改革,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相互配合、协同联动,推动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如,市公安局规范涉企执法办案,稳慎适用羁押性强制措施和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市检察院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制定合规案件标准化评估指引,开展“定制式”合规监管;市中级法院持续开展“蓝色风暴”专项执行行动,提升破产审判质效。此外,青岛还着力完善行政处罚等领域行政裁量权基准,探索“综合查一次”“分级分类检查”等改革,推广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柔性执法方式,优化建设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值得关注的是,青岛还不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让企业受益。如,在土地要素方面,出台“工业上楼”新政,进一步增加产业载体面积;在金融要素方面,深化“春雨行动”特色金融服务,引导银行、保险、基金等机构加强金融产品供给;在人才要素方面,实施用工保障专项行动,搭建形式多样的人才、企业对接平台。(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