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项目牵引,低效片区持续注入新动能 青岛加速推进低效片区开发建设,着力导入优质高端产业资源,一批智能制造、新材料、高端装备、人工智能项目实现快开工、快建设、早见效 作为省内唯一入选全国首批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的城市,近年来,青岛加快低效片区开发建设,优化城市空间资源的配置,低效片区逐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推进低效片区开发建设中,青岛着力导入优质、高端产业资源,围绕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出实招求实效,把住“新”,增强“质”,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
“超级工厂”:推动制造业智能化集群化发展 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种”下好项目,才能育出“高产田”。
在青岛,有一家矿用挖掘机生产“超级工厂”——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千山北路西侧的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厂房内机器轰鸣,正在热火朝天地生产中,生产线上的操作员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组装、调试、检测……各工序互相衔接、井然有序。
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是青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百亿级大项目,依托潍柴集团优质资源,以数字赋能传统产业,着力构建智慧重工产业研发中心、制造中心、营销中心和管理中心,建设以青岛为基地的潍柴智慧重工全球智造中心。项目集成应用了潍柴自主研发的整机控制、动力液压、智能互联等多项创新技术。自投产以来,潍柴(青岛)智慧重工生产的产品销往全球多个国家。
“潍柴(青岛)智慧重工主要生产专为露天矿山市场量身打造的大型矿用挖掘机,产品定位中高端,以中大型露天矿山表层剥离和装车作业为主,具有高可靠性、挖掘力大、斗容大、高效低耗、舒适性好等优势。目前已产出最大整机重量达150吨的矿用挖掘机,采用‘潍柴发动机+潍柴液压’黄金动力总成技术,整机作业效率和燃油效率均具备明显优势,工作装置架构全新升级,采用铸焊结合,可进一步提高结构件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潍柴(青岛)智慧重工工作人员介绍。
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组装完成的各种型号矿用挖掘机。
项目围绕整车生产布局的试验基地、产业配套,吸引人才聚集、产业聚集,带动发展重型机械智能建造产业集群,填补青岛在重型机械智能建造领域的空白,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灯塔工厂”,对于促进人工智能与装备制造产业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潍柴(青岛)智慧重工将继续发挥核心资源优势,全面落实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提升产品差异化竞争能力,打造高端、智能的产品应用体验。
青岛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优势。聚焦“工赋青岛·智造强市”,青岛提出着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服务化、生态化发展。
位于胶州市低效片区九龙工业园区内的海尔胶州冰箱智能制造(二期)项目主体已封顶,项目依托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园区,充分集聚海尔智家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将冷冰工厂配套率由40%提升至62%,打造数字化绿色低碳智能家电制造示范基地。在城阳区丹山工业园片区,重点布局机器人行业的均和机器人产业园(一期)项目提前开工建设,该项目引入行业头部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带动就业400余人。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均和机器人产业园除了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园区化服务外,还将在金融、人才、技术等方面为链上企业赋能,充分放大产业集聚效应。 “工业上楼”:发展空间得以有效拓展
走进位于城阳区棘洪滩街道的铁龙智融轨道产业园项目,一期三栋楼宇已经竣工,崭新的厂区内,运输车辆进出有序。进入生产车间,与以往的“大平层”不同,车间转为纵向布局,通过“工业上楼”,向空中拓展空间。
铁龙智融轨道产业园新材料生产线。
在车间一楼,工人们正在打包、装载成品,准备运往外地,“从五楼到一楼,由原材料变成品,这样的布局既节省空间,还能提高生产效率。”铁龙集团副总经理温晓光介绍。
铁龙智融轨道产业园位于城阳区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及周边区域低效片区内,聚焦高铁、城轨、新材料、智能制造、高端装备配套设施设备技术及产业,打造轨道装备新材料、智能工艺装备生产平台。产业园2022年9月开工建设,今年1月实现提前两个月竣工验收。“4月份以来,公司各板块陆续入驻,实现部分投产。‘上楼’后,生产、检测、装备、物流、非标等各个环节实现了更好协同。截至6月,公司销售额同比增长13%,产值同比增加20%。”温晓光表示,公司也在逐步拓展海外领域业务,复材纤维头罩产品已成功通过海外客户的鉴定和现场验收,给公司发展带来新的契机。预计到2025年,将吸纳就业人员500余名,实现年产值5亿元。
棘洪滩街道在完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产业配套的同时,也在进一步优化地区产业结构,通过引进半导体、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食品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从“一家独大”转向“多点支撑”,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棘洪滩街道紧抓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签约及落地项目5个,其中瑞幸咖啡创新生产中心,育豪半导体智能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数控设备生产基地等3个项目已拿地,预计下半年开工建设。”棘洪滩街道工作人员介绍,依托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业这一优势,引进投资百亿级的物元半导体项目,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千亩产业园,形成新的产业增长极;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青岛学校、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等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加速落地,公共服务配套持续完善;中车大道、岙东路两条主干道顺利通车,华中路北段道路建设正加快推进,交通路网日趋完善;地铁9号线一期、15号线一期的全面开工,也将在未来进一步拉近区域与青岛主城的距离。
城市因产业高度集聚而强,产业因城市有效支撑而兴。青岛在低效片区开发建设过程中注重产城融合发展,在项目招引、产业规划的同时,还将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先行实施片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及环境建设,让“生地”变“熟地”,让低效片区及其周边区域更具吸引力。 “专业园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布局
作为实体经济承载主体,产业园区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主阵地。在低效片区内谋划建设专业化产业园区,可以实现低效用地高效集约利用。今年,青岛以打造专业化产业园区为重心,推动低效片区开发建设全面突破,将低效片区打造成经济发展的新高地和城市建设的新样板。
青岛自贸片区“闯创驿”科创园项目,突破空间资源瓶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位于西海岸新区的青岛市新型显示产业园内,京东方青岛生产基地智能化车间里,自动化产线灵活运转,一批批产品接续下线,产能爬坡不断提速。而在与之一路之隔的万达光电(青岛)智造生产基地内,4条SMT贴片生产线开足马力,空白电路板经贴条、印刷、SPI检测、贴片等多道工序后,一批批产品成功下线并打包入箱,发往京东方青岛生产基地。“目前我们的产品日产量接近4万片,主要是供应给京东方。”万达光电(青岛)智造生产基地项目负责人表示。据悉,青岛市新型显示产业园已吸引近30家京东方上下游配套厂商集聚。
5月9日,同样位于该产业园内的青岛诺泰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这是一家以科技创新驱动产品提升的高成长型企业,其产品覆盖精密数据连接器、高端智能开关插座、精密模具、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及数字化系统集成等多个领域。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4-5亿元,利税约5000万元,带动就业400-500人。
作为新型显示产业链的重要配套项目,总投资80亿元的融合光电高新标显示用载板玻璃项目也已投产,达产后可年产高新标显示用载板玻璃428万片,新增就业800余人,实现年产值32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高新标显示用载板玻璃生产基地。
记者从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指挥部了解到,西海岸新区坚持产业抱团发展、链式延伸,高标准建设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绿色低碳新材料、氢能与储能四大新兴产业专业园区,产业产值突破1100亿元,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形成,目前已累计落户项目120个,总投资达3356亿元。
借力低效片区开发建设契机,崂山区抢先布局未来产业,全力打造青岛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策源地。眼下,青岛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项目各条生产线运转不停,2023年下半年项目投产后,当年便实现产值过50亿元;而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达300亿元,为该片土地原产值的100倍。
不单单是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项目,崂山区以产业园区为依托,推动低效片区产值不断取得新突破。其中,在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崂山区今年将加快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开发等国创中心六大平台建设,带动虚拟现实产业规模达到220亿元;在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将重点发力AI信创硬件、算法软件和数据服务三条核心赛道,带动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350亿元;在青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将推动青岛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一期、源嘉生命科技产业园一期尽快投用,带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120亿元;在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将聚焦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关键基础零部件、工业互联网四大主攻方向,实施定向招商,带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突破310亿元。
专业化产业园区有利于推动产业聚焦、资源聚焦、服务聚焦,让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当产业链上的头部企业被吸引过来,上下游企业自然纷至沓来,而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就进入了内部自我强化的良性循环过程,随着集群不断壮大,又会吸引更多的企业与服务机构向集群聚集,进一步放大集群效应,如此产生“滚雪球”效应,推动园区快速发展。当下,青岛低效片区的产业生态也正进入这样的良性发展循环当中。 记者手记 让低效片区拥有高效保障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的动力之基、活力之源。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企业负责人提及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营商环境。城市谋求高质量发展,要树牢大抓项目的鲜明导向,其重要吸引力在营商环境,其最大发展潜力也在营商环境。
具体到低效片区开发建设,要在打造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上持续用力,强化用地保障,畅通融资渠道,优化人才服务,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全生产要素的优质服务。让每一寸土地都用在高质量项目上,是低效片区开发建设攻坚的目标。为此,需要拿出前所未有的力度,用最快速度,集中最优的资源,引来最好的项目,提供优质的服务,让项目快开工、快建设、早见效。从招商引资,到签约落地,再到投产运行,需要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只有持续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主动换位思考,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把“服务”作为重中之重,才能打造出可持续、内生性、自驱动的市场生态系统,才能厚植重商亲商的社会氛围,涵养宜居宜业的城市品质。(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梁超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