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与城市血脉相连,官兵与人民携手并肩,共同绘就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 “海军城”青岛:一往情深向深蓝
黄海之滨,海风习习,军旗猎猎。 4月的青岛,迎来了人民海军的第75个生日。 4月21日至24日,第19届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年会在青岛召开,29个国家的海军(海上防务部门)派代表团参会。今年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4月23日前后,海军在青岛等驻地城市和部队营区组织隆重升国旗仪式、致敬人民海军英雄仪式、军营和舰艇开放、城市户外主题灯光展示等系列活动。 75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海军在战火中诞生,在发展中壮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路劈波斩浪,纵横万里海疆,勇闯远海大洋,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作为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海防重镇,“海军城”是青岛的一张闪亮名片。这颗镶嵌在太平洋西岸的璀璨明珠,见证了人民海军的光辉历程。战舰与城市血脉相连,海军与青岛同频共振,官兵与人民携手并肩,共同绘就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同步发展的华彩乐章。
以海为媒 共襄盛举
中国红、海军蓝,4月的青岛处处洋溢着喜庆气氛,伸展双臂迎接五洲宾朋的到来。“共同的梦想,共同的海洋”“人民海军忠于党,航行万里不迷航”……中英文对照的彩旗、横幅挂满街道,机场、火车站、地铁等处的大屏幕巡回播放着海军成立75周年宣传片。 4月20日上午9时,海军博物馆前广场,一场盛大的海军行进乐表演拉开了庆祝活动的序幕。整齐的步伐、铿锵的鼓点、慷慨激昂的曲目,将演出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引发现场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喝彩。
2024年海军成立纪念日舰艇开放活动现场展示多型海军现役舰。赵健鹏 摄
青岛港3号码头,贵阳舰、石家庄舰、可可西里湖舰、洪泽湖船挂满旗停靠在码头,如同穿着节日盛装一般,张开怀抱迎接全国各地的参观者。通过近距离接触舰艇,面对面与官兵交流,市民群众感受到人民海军向海图强的磅礴力量。 夜晚,华灯初上,浮山湾畔流光溢彩、光影变幻,恢宏壮阔的海军节主题灯光秀《和风海上来》精彩上演,军舰、航母、舰载机,以及“热烈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爱我人民爱我军”的画面横幅滚动播出,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人民海军的良好形象。 以海为媒,共襄盛举。从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海上阅兵,到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再到今天的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暨第19届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年会,青岛不仅是海军重大活动举办的首选地,更是海军发展壮大的见证者。 这是中国海军第二次承办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年会。2014年,同样是在青岛,中国海军首次承办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年会。在当年的论坛年会上,讨论了长达十余年的《海上意外相遇规则》获得通过,被视为“论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 10年后,第19届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年会再次在青岛举办,共有29个国家高级代表团180余名外方代表参加,年会将讨论表决论坛《章程》、《海上意外相遇规则》、《灾害响应指南》、“无人系统”等议题,举行高层研讨会。 海军参谋部办公室大校副主任曲涛在此前召开的媒体吹风会上表示,举办这次论坛年会,是中国海军贯彻落实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生动实践,为西太平洋各国海军深化务实合作提供了交流平台。中国海军愿与各国海军一道,继续坚守多边主义,倡导公平正义,守望相助、通力合作,安全共筑、命运与共,携手推进全球和地区海洋治理,共同应对海上安全风险与挑战,积极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军民同心 鱼水情深
青岛这座以海著称的城市,与人民海军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浓厚的拥军情结。这里是人民海军多支部队的“摇篮”,诸多的“第一”在此诞生:第一个海军基地、第一支驱逐舰部队、第一支鱼雷快艇部队、第一支常规潜艇部队……人民海军向海图强的壮阔征程,在这座城市留下了深蓝印记,青岛见证了人民海军逐梦万里海天的新气象、新风貌,也谱写了一曲曲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赞歌。 那一年,“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第二阶段演练在青岛展开,两栖登陆作战演练选定在青岛某海域最富庶的海产养殖区里。 查看场地时,俄军将领连连摇头,“你们清理养殖区域,时间能来得及吗?”让俄军想不到的是,仅仅用了7天时间,全市就清理出4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和万亩海产养殖区,保障了海上联合军演的及时开展。 那一年,为兴建人民海军战略母港,需要动迁6个村庄1429户群众。动迁标准之高前所未有:地上无一间民宅,山间无一座坟墓,海上无一处养殖。 年过七旬的石板河村王奶奶,起初哭着说“给再多钱俺也不搬”,当老人家得知实情后说:“真建军港,不给钱俺也搬!”就这样,6个村庄1429户人家,一个月内全部如期搬迁。 那一年,为了让远航的官兵吃上新鲜蔬菜,青岛西海岸新区拥军模范单位负责人姜科勤在自己的生态农场中建起了水兵菜园、水兵厨房。生态农场在将蔬菜打包时注入一种特制的惰性气体,可让蔬菜保存45天到60天之久,解决了远航官兵的吃菜难题。 这些新鲜蔬菜得到了护航官兵的点赞,姜科勤回忆道:“第28批护航编队远航的时候,当时正是春节,官兵们在异国他乡吃上了我们种植的保鲜韭菜,我们发自内心地高兴。” 那一年,海军小镇在风景秀美的大珠山山谷东北麓拔地而起。这是青岛划拨最美地块、海军投资建设的社会化保障示范小区,占地251亩,建筑面积约8.1万平方米,投资约2.2亿元,建成公寓房1218套,建有专门的生活服务中心,小区被打造成为海军官兵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和军队社会化保障示范工程。 为满足战略母港官兵生活需求,青岛地方政府不仅从财力、物力方面支持部队建设,同时还吸纳、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港区建设,在母港周边配套建设了海军公园、海军小学、海军中学、海军融合医院及军队社会化服务保障中心。 多年来,“最佳海湾筑军港,最美地块建营房,最优儿女穿军装,最好保障献国防”的新时代拥军“青岛理念”深深融入城市血脉之中,根植于军民心灵深处,镶嵌在广袤的“红色沃土”之上,汇聚成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的如磐伟力。
爱军之岛 拥军之城
青岛是国防重镇、驻军大市、兵员大市,拥有光荣悠久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传统。 从1993年首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到2020年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再到如今,全市人民乘势而上,向着双拥模范城“十连冠”的梦想冲刺。荣耀的背后,是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真实写照,是军地创新双拥工作的智慧成果,“爱军之岛、拥军之城”成为新的城市名片。 从1992年起,青岛就建立了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并在全国率先制定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截至目前共办理军地互办实事项目近1000件。2023年,青岛大力支持部队战备建设和后勤保障能力提升,确定的29项军地互办实事项目全部落实,办结率100%;今年共有28件实事项目列入2024年度军地互办实事清单,涉及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军地携手推进城市更新建设等方面。 “把驻青部队的小事当成大事,把驻青部队的难事变成易事”,秉持这一理念,青岛始终将服务国防军队建设、支持驻青部队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和重大职责,大力支持部队建设、改革和备战。 用心用情解决“急难愁盼”。自2018年以来,我市克服长年全国同类城市安置人数最多压力,累计安置转业军官和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6000余人。出台26条退役军人稳就业举措,在全国率先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动态监测平台和军地两用人才机制,启用军地两用人才市场,精准扶持退役军人就业。出台未就业随军家属帮扶举措,通过开发国有企业岗位、营区社会化保障岗位等多渠道帮扶未就业随军家属上岗就业。建立军人子女入学联络员制度,严格落实军人子女就近就便入学等政策,军人子女实现了“随申请随入学”。聚焦解决官兵婚恋难题,常态化举办军地优秀青年联谊活动。 拥军优属擦亮“荣军”品牌。青岛在全国率先打造服务保障退役军人的“荣军”品牌,先后推出荣军卡、荣军联盟、荣军通、荣军康养、荣军居等24个子平台,形成了退役军人服务的“荣军矩阵”。在全国率先推出“荣军卡”,累计办卡数量突破32万张;创新实施部分优抚对象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不到一年为450余名优抚对象报销医药费420余万元;“荣军联盟”累计吸引近万家拥军企业和单位加盟,组织参与荣军惠军服务活动5000余次;“荣军情”累计吸引4.6万余人次捐款捐物近1000万元,帮扶援助困难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1200余名,发放救助金600余万元;荣军康养工程先后与35家医疗机构、星级养老院和健康体检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累计巡诊2300余次,服务全市烈士父母实现全覆盖……青岛持续推动优待举措逐步向“全生命周期、全生活领域”拓展,真正把尊崇优待细化落实到日常点滴,既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更有切身感受到的尊崇和荣光。 尊崇优待营造浓厚氛围。青岛紧紧围绕讲好军人故事、英烈故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国防军队建设的浓厚氛围,持续推进“为烈士寻亲·让忠魂归根”和“绘忆英烈”活动,为烈士寻找到亲属或安葬地,百名英烈画像展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创新烈士褒扬纪念“菜单化”宣教模式,发布菜单化服务或课程30余项,退役军人事务部向全国推广。加强双拥宣传阵地建设,建设双拥街60余条,打造以“荣军谷”为新地标的双拥主题公园26处。在全市广泛开展退役军人回乡欢迎仪式、参军入伍新兵欢送仪式和现役军人立功喜报集中发放仪式,“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优良传统得到赓续发扬。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广大驻青部队发扬拥政爱民光荣传统,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父母,在完成好军事任务的同时,积极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青岛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驻青部队的大力支持下,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通航、地铁建设、太平山中央公园和浮山森林公园建设改造、重庆高架路等重点工程项目以及城市更新建设、旅游品质提升等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面对急难险重任务,部队官兵彰显担当作为,在疫情防控、抢救山火、抗击台风等任务中冲锋在前。近年来,驻青部队共出动官兵上万人次,车辆数千台次,救助群众4000余人,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人民子弟兵用一次次“最美逆行”书写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答卷。 军民同心,汇聚制胜伟力;军民合力,共铸钢铁长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岛必将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砥砺前行,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的新征程上,以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强军梦的深厚伟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刘佳旎)
相关阅读: 军地共同组织开展军营开放、红色宣讲等活动,激发群众爱国拥军热情 走近“深蓝勇士”,全城涌动“海军热”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纪念日。连日来,军地共同组织开展军营开放、红色宣讲等活动,中小学生、军休干部和各界群众走进军营,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近距离感受人民海军的时代风采,激发爱国拥军热情。 “一、二、三、四……”21日下午,青岛市军休老年大学的军休干部和青岛市“雷锋志愿服务小军团”的学生们喊着响亮的口号,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进北部战区海军某训练基地,参加军营开放日活动。 伴随着阵阵鼓声,军营开放日活动正式启动。欢迎仪式在激昂的《中国海军》大合唱中拉开帷幕,嘹亮的军歌振奋人心。仪式上,军休干部向部队赠送了《海上长城》等书画作品,青岛战友交响合唱团演唱了《人民海军向前进》《我爱这蓝色海洋》等曲目,用激昂的旋律为人民海军送上美好的祝福。随后,在军装和防护服、轻武器、单兵战术等展示与互动中,海军官兵们通过详细的讲解介绍,展现了部队在政治素养、军事训练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祖国繁荣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一代代官兵的负重前行,国防不只是军队的事,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军休干部们纷纷表示,这次“军营开放日”活动,不仅让大家回到魂牵梦绕的军营,扎扎实实过了一次“兵瘾”,也是“双拥”光荣传统的继续发扬,强大的国防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续写新的辉煌。 为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青岛市军休服务中心联合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举办“致敬海军蓝筑梦少年红”百名军休功臣进校园红色宣讲活动,组织军休干部、青岛市南区实验小学等学校师生代表走进海军博物馆,通过“沉浸式”宣讲,让少先队员追寻英雄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海防观念。
军休干部在海军博物馆为学生们讲解军舰知识。游潇 摄
“驱逐舰是一种多用途的军舰,主要任务是护航、侦察、布雷、袭击岸上目标等。我曾经2次参加索马里护航任务,其中,最长的一次航行了216天,历时7个半月。”军休干部凌树林1987年入伍,先后在驱逐舰106舰、112舰服役,曾出访过20多个国家,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在海军博物馆,他向师生讲述了舰艇的发展历程和自己的军旅生涯。 “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长大后为国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青岛莱芜一路小学五年级7班学生米理说。这场“沉浸式”红色宣讲,让学生们深受触动,不仅学习了历史知识,还加深了对海洋、海权、海军的认识,感受到人民海军向海图强的昂扬风貌。(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佳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