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市“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有关情况。
今年以来,青岛通过建平台、强应用、优服务,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降本增效,打造一流的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日前,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通知》,推出十项举措,进一步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拓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范围。完善交易制度规则,规范交易流程,推动农村集体产权、海域使用权等项目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交易目录内项目“应进必进”;鼓励交易目录以外的项目进入平台交易,实现“能进则进”;升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系统,提升承接各类公共资源交易的能力,实现“应进能进”。
完善重点项目专员服务机制。依托金牌服务团队,为每个重点项目配备至少1名业务骨干担任项目专员,提供“一对一”帮办代办服务、全时在线服务。建立市场主体和第三方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社会评价机制,对重点项目服务情况进行评价。
差异化减免工程建设项目投标保证金。全市范围内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在全面取消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类项目投标保证金基础上,政府投资项目招标人根据投标人的信用记录实施差异化减免保证金。对需要收取投标保证金的项目,投标保证金收取比例由最高不超过项目估算价的2%降为1%,且不得超过规定最高限额。免缴投标保证金的投标人需向招标人出具信用承诺书。
推广金融担保服务。鼓励招标人接受担保机构的保函、保险机构的保单等其他非现金交易担保方式缴纳保证金,鼓励使用电子保函,鼓励金融服务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中标企业信贷投放力度。
优化投标保证金清退程序。升级投标保证金缴退系统,实现系统自动发起退款、自动延时退款、自动反馈退款本息金额、超过35天自动退还中标人保证金等功能,定期开展投标保证金等各类保证金清理工作。
推行电子营业执照“一照通投”。在青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线“一照通投”应用场景,投标企业在投标时,仅凭电子营业执照即可在线完成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投标全流程操作,彻底破解传统CA锁跨区域互认的难题。“一照通投”系统于6月29日上线启用,截至目前已使用5563次,预计每年为企业节约交易成本近500万元。
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一网通办”。开发覆盖房建、市政、公路、水运、水利等行业的工程招投标通用系统,实现《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内16种工程建设类项目100%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完成集中采购目录内品目框架协议采购征集。实现政府采购网上商城与审批证照库信息数据互通。
深化“不见面评标”改革。建设数字见证系统,将监管部门、社会监督员、公证人员、代理机构、见证人员等人员与评审专家进行物理隔离,构建虚拟评标室,实现专家不见面评标,保证专家独立评审,避免人为干扰,提高评审质量。
建立价格信息定期发布制度。深挖公共资源交易数据价值及应用,全国首家推出建设工程典型工程量清单市场价格信息,为招标投标报价提供重要参考。截至目前,已发布建筑、市政、园林、安装和装饰专业3000余项典型工程量清单市场价格信息。今年,青岛市成功入选“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开放应用创新实验室”试点城市。
开展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市行政审批局牵头各行政监督部门开展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不断优化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
发布会介绍,截至8月31日,全市公共资源进场交易量5855个,同比增长9.30%。通过实行自动缴退投标保证金、推行电子保函等措施,共为投标人释放流动资金46.3亿元,节约交易成本6241万元。同时全面清退各类历史沉淀保证金3283万元,涉及市场主体379家、项目341个。(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