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路网红墙端午节前完成修缮 火爆出圈五年的网红墙以传统与现代融合之美推高大学路历史街区热度,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引入、特色店铺集聚等
5月22日,大学路网红墙启动修缮。记者在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正在架设围挡。据悉,因受日晒雨淋、剐蹭等影响,大学路网红墙出现墙面空鼓、墙皮开裂脱落等情况。此次修缮分为两个施工段,前期封闭维修大学路、鱼山路两侧部分院墙,后期封闭维修大学路、鱼山路拐角段院墙。施工方将原有工艺和新技术结合,可使修缮后的墙面更耐自然侵蚀。修缮工作将争取在端午节前完工。 2018年前后,大学路、鱼山路的拐角火爆出圈,那面红墙也因此得名“大学路网红墙”。2023年,老城热潮涌起,在“种草文化”驱动下,大学路网红墙的流量能否成为支点,撬动起大学路街区的新发展?又能否以时光雕琢的美丽、文化浸润的魅力,呈现出青岛另一番与众不同的老城繁华与味道?大学路街区的“网红之路”一直被关注,也备受期待。
5月22日,大学路网红墙启动修缮工作。于滈 摄
多视角解读“走红密码”
大学路网红墙本是青岛市美术馆的外墙,今年2月5日,青岛市美术馆加开大学路7号入口,进一步提高了游客入馆的便捷性,墙外的热度漫溢到墙内,“拍完照就入馆参观”成为不少游客的首选。 记者从青岛市美术馆了解到,美术馆“双门齐开”后,人流量日趋走高,周末客流基本稳定在3000人次以上。“人流量最高的时期当属‘五一’假期,共接待游客25256人次,假期首日就突破了5000人次。”青岛市美术馆的工作人员李苑告诉记者。 除了青岛市美术馆,大学路街区的诸多小店也跟着网红墙一起“红”了起来。“五一”假期前的一天中午,记者随机走进主营一家韩国料理的饭店,店内已座无虚席,不少前来就餐的游客正在排队等待。而这种“一座难求”的景象在附近的店里并不鲜见。 以一“墙”之力推高大学路街区的热度,网红墙“走红密码”是什么?在诸多专业人士看来,这是一次潮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成功碰撞。 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市场推广科科长台海鹏认为:“作为青岛市美术馆的外墙,大学路网红墙实际上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景点,而是由年轻人发现、创造,通过社交媒体分享造就的时尚新景点,契合了‘转角遇到爱’的浪漫概念。年轻人喜爱大学路网红墙的文艺复古风格,纷纷在此拍照留念,通过网络晒出自己的美好向往,引发了‘打卡’热潮。” “宫墙红的饱和度高,明艳大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中国人心中鲜明的文化底色。”青岛市美术馆馆长、市艺术研究院院长迟涛认为,网红墙承载着的历史沉淀感和独有的中式美学,拥有让人们穿越古今的力量,既代表着美的呼应,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 记者在某软件上检索发现,有关大学路网红墙的内容已不止于网红墙打卡,宝藏店铺攻略、“撕漫路”路线分享、骆驼祥子博物馆和荒岛书店“朝圣”等也备受网友欢迎。 “大学路弥漫着百年的人文气质,承载着青岛的历史文脉,堪称是城市记忆和老青岛城市风貌的宝库。”骆驼祥子博物馆馆长王咏介绍,大学路1.2公里长的街区内,除了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市美术馆,还有老舍、闻一多、梁实秋、台静农、赵太侔等名人故居23处,文化底蕴深厚。 紧邻骆驼祥子博物馆的荒岛书店成立于1933年,是青岛第一家新文化类型的书店。2016年“归来”后,该书店已成为青岛的一个历史文化地标。现在,书店内摆放着李明、连谏、阿占、鲁海等青岛作家的著作,讲述着新青岛故事。 “这是一片既有岁月感又有现代力的街巷,历史与现代的故事吸引着游客去认识它、解读它。”孙海燕是不舍昼夜咖啡店的店主,她在这片街区已经营了9年,“这里为何‘火’?或许是因为大学路街区的面孔日益多元,历史文化场馆与现代个性小店齐聚于此,都市文艺慢生活与旅游打卡快出片和谐共存,可‘盐’可‘甜’,展示着更多的可能性,为当下忙碌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小憩之地。”
“精雕”街区风貌
“网红打卡地的生命周期通常不长,但大学路历史街区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有着长红的潜质。”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马波认为,大学路历史街区要想长红,离不开持续的发展、创新。 在这片百年街区,创新与变化的孢子已悄然蔓延,也在经历着走红后的荣光与烦恼。与“走红现象”相伴而生的还有游客集聚影响交通、停车困难、亮化设施不足、日间热闹夜间冷清等问题。 种种新作为已在筹措中。最近,市南交警大队文登路中队队长曲建涛和同事们正在做大学路的车行道宽度优化方案。此外,位于大学路网红墙斜对面的原东方饭店地块已启动改造,未来这里将以公园为核心,以传统风貌为基调,挖掘青岛历史起源、青岛名人文化,植入致敬文学艺术主题雕塑,打造露天历史文学博物馆,并在地下配建245个社会停车位。 沉浸式虚拟现实场景“老舍·老舍”则是应时之举。在参观骆驼祥子博物馆的人群中,年轻人的占比已达总人数的2/3。“我们特意将沉浸式新技术引入博物馆内,希望以新形式传递老舍先生的人文精神,拉近历史与游客的距离。”王咏告诉记者,博物馆还在策划《骆驼祥子》情景剧,以剧中剧的形式演绎老舍在青岛创作《骆驼祥子》以及作品中的情节。 网红墙给青岛市美术馆带来了年轻的“流量”,如何让展览吸引人、美育活动影响人、文化氛围留下人,这是美术馆“当家人”迟涛一直在思考的课题。“我们每年大约推出30个展览,游客无论何时入馆都能邂逅美术之美。此外,我们还积极拓展和丰富‘红墙’的新概念,推出了红墙印章、红墙纪念币等文创产品。去年,我们举办了‘乐动红墙·暑期音乐季’活动,持续了25天,近百位音乐人参与其中。今年,第二届‘乐动红墙·暑期音乐季’的报名活动已经开启。”迟涛说。 特色店铺也在不断“新生”。一个月前,解忧杂货店搬到了大学路14号,主要经营文创、旅游纪念品等,文艺气息的装修风格“锁”住不少游客的镜头。位于鱼山路16号甲的明知山咖啡店也是在此经营时间不长的“新面孔”,“咖啡+馄饨”别具一格,一位网友这样评价:“咖啡+海鲜馄饨,这可太有青岛味了。” 马波用“精雕细琢”来概括他的观点。他认为,实现网红墙打卡“点”与大学路街区“面”之间的联动结合、互相成就,需要政府部门持续不断地营销和宣传,街区多方努力、整体配合,保持环境整洁和景观秩序,并在保留街区自然风貌和原生肌理的基础上精雕细琢,不断为游客提供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游客的目的地打卡行为转化为深度消费游玩行为,可以进一步激发街区文旅资源的活力,形成生生不息的有益循环。唯有如此,才能持续成就大学路街区的老城之美。(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蒋安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