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身为第三大经济省份的山东,用数据捍卫了尊严。 GDP增量近万亿,总量一举突破8万亿大关。 难能可贵的是,山东在全国经济大盘中的占比再度提升。 2019年,山东GDP总量为71067.5亿元,占全国的7.17%。到了2021年,占比上升至7.26%。 增幅虽然不足0.1%,但千万不能小觑。考虑到山东的体量,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的强势,山东的进步弥足珍贵。 北方不少省份仍在苦寻转型之路,山东的“一小步”,有可能会变成带动、示范北方前行的“一大步”。 不过,山东经济的亮点,不仅仅是看上去枯燥的GDP数据,而是数据背后的支撑力量。这些力量,让人们认识到山东的后劲所在。
1
2月23日,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印发通知,发布2021年(第28批)新认定及全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山东共上榜185个,占全国的11.5%,高居第一位。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条件有8条,其中第一条是: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国民经济各主要行业中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 由此可见,该项认定的含金量。 山东入选数量之多,是近些年山东创新能力与企业活力提升的具体体现。 在山东强势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数年里,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企业被毫不留情地拿下。 以淄博为例,近三年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04万家。化工园区由28个减少到6个,化工企业从1135家减少到524家。 高压政策之下,企业转型、产业升级成为唯一出路。这也逐渐“逼出”了山东的潜能,辅以政策引导、新兴产业扶持等系列配套举措,山东终于逐渐走出之前的老路子。 以下几组数据,可以看出山东之变—— 2019—2020年,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每年都达到了120亿元,是2018年的3.75倍。2021年,山东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达到132亿元。 2021年,“四新”经济投资成为主流,占山东全年投资的比重达到51.2%。《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报告》显示,至2020年,“四新”经济占GDP比重达到30.2%,3年提高8.5个百分点。
2021年,山东辖区(不含青岛)25家企业A股首发上市,为历史最好水平;募集资金210.73亿元,创近十年新高。
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更多资金流向科研与新兴产业;二是山东经济更多由“四新”来助推,而且开始“质变”——“四新”经济占GDP比重达到30.2%。
一句话,山东的经济引擎已更新,变为创新,变为新动能。
2
山东另一个变化,或许是理念,尤其是干部的理念。这是支撑山东向上的关键因素之一。 理念转变的具体落脚点,一是上文提到的发展模式,也就是新发展理念。经过数年的反思、学习、调整,已经成为山东上下的共识。 另一个落脚点则是营商环境。在以发展为中心的语境下,营商环境最能体现干部作风,以及一个区域的“生态”。 2月11日,在山东莱西举行的企业家座谈会上,莱西市委书记周科,莱西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刘瑛向企业家现场公布了手机号码和微信。周科表示:“我的微信不设好友验证,大家可以随时加好友。” 这是山东厚植营商环境、重视企业家的一个缩影。 近些年,山东把营商环境当做“一把手”工程,由上率下。在这项工程中,省委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省长任第一副组长,相关副省级领导任副组长。此外,全省各级均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亲自协调、顶格推进。 在顶格推进之下,山东的营商环境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改善。 去年底,山东三项做法获得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通报表扬,其中两项与营商环境直接相关,分别是济南建立企业服务中心实现惠企政策“一口办理”、烟台构建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做法。 山东的营商环境已经跻身全国第一方阵。据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连续两年入选营商环境最好十大省份(含直辖市),2021年位列全国第5名,比上年度前进1个位次。
2020年,山东的市场主体为1185.8万户,2021年猛增百万多户,突破1300户。营商环境的改善,是主要因素之一。 而超过1300万的市场主体,恰恰是山东经济发展的澎湃动能。 不过,解放思想永无止境。著名经济学家刘迎秋曾给山东支招—— 山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实施要再灵活一点。中央已经明确的,要大胆做,要探索性、创造性地做;中央还未明确、但法律没有禁止的,要放手做;已经做了且能够较为充分调动积极性创造性的,要依法敞开鼓励继续大做、特做,不要缩手缩脚。 他还提到一点:山东部分国有企业,“老大”思想还比较严重;山东部分民营企业,政府依赖倾向也相当明显。
3
山东后劲足的另一个因素是,区域经济的发展更为健康。 根据《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山东构建“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协调发展体系。 其中,“两心”的济南与青岛责任巨大。不仅要提升自身实力,还要考虑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可以说,两座城市的“龙头”作用能否发挥,对整个山东甚为关键。 从过去3年的表现看,济南与青岛,在预期道路上稳步前行。两座城市的实力均提升不小,双核带动山东的局面正在形成。2019年至2021年,济南的GDP增幅高达21.06%;青岛的增幅为20.38%。 从全省占比看,济南的首位度持续提高。2019年,济南GDP占比山东13.28%,2021年升至13.75%。青岛的占比也在上升,由2019年的16.52%提至2021年17.01%。 在当下的竞争中,龙头城市是汇聚人才、资金等要素的主要承载地。“双核”不断壮大,才能为山东聚集更多资源。 再者,多年以来的短板“鲁南”进步明显。 鲁南经济圈的临沂,近三年的GDP总量增幅达18.8%,远高于山东平均水平(16.9%)。 菏泽的势头也很猛。2021年,菏泽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77亿元,增速居全省第3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3.9亿元,增速居全省第1位。 长板提升、短板拉高,山东整体就更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