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扑网
标题:
送福利!五年内青岛将新增10家以上三级医院
[打印本页]
作者:
青岛城事
时间:
2018-3-27 10:45
标题:
送福利!五年内青岛将新增10家以上三级医院
(, 下载次数: 1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青岛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大北海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前公示
到2022年,全市新增三级医院10家以上,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1.5万张以上……未来青岛健康产业如何发展?青岛人能享受到的医疗健康服务会发生哪些巨变?3月26日,全市卫生健康领域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会议召开,并发布了《落实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健康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征求意见稿)。未来几年,青岛要积极争创全省医疗改革龙头、全国区域医疗中心、国际健康养生宜居名城,到2022年,基本形成覆盖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大健康服务体系。为实现这些目标,未来几年青岛卫生健康领域将重点聚焦十项工作任务。
■三优工程
新增10家以上三级医院
“三优工程”实施三年来,青岛在引进高端医疗资源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上有了较大突破,未来青岛在深化高水平“三优工程”上也有了具体目标。
强化高端机构引进,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医疗机构落户青岛,支持各区(市)建设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到2022年,全市新增三级医院10家以上;西海岸新区、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高新区、即墨鳌山湾、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结合各自健康产业定位,分别新引进至少1家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
打造高端医学专科,实施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突出“高精尖”导向,以国内同类学科团队排名前十为标准,到2022年,新引进肿瘤、儿科、心脑血管、胸科、骨科、肝胆、内分泌等专业的20个高水平医学学科团队。
创新高端人才引进培养模式,借助“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领军人才引进培养平台,吸引健康领域领军人才在青建立研究基地,培养一批国内外一流水平的科研攻关创新主体。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全球引进战略,重点引进院士专家团队,新引进一批国内外医学领军人才。
■医养结合
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
青岛是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未来几年,青岛将继续创新推进医养结合,着力在医养结合先行先试上实现新突破。
深化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市建设,全面推进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区(市)建设,开展城市居家医养、农村医养和智慧医养服务试点,探索建立农村和居家老年人防、医、养、康、护一体化服务。
引入社会资本新建一批医养结合机构,支持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向康复、护理和养老服务延伸,引导一批二级及以下医院转型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或共同体,开通双向转诊、急诊急救绿色通道,促进医养服务资源共享。
到2020年,医疗机构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养老机构老年人医疗护理服务实现全覆盖,每个区(市)至少在1家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内设置健康养老需求综合评估中心。到2022年,全面建成服务模式智慧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品牌高端化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社会办医
支持设立合资医疗机构
在青岛,社会办医疗机构众多,但是缺乏上水平、上等级的社会办医疗机构。为此,《行动计划》提出要拓宽社会办医发展空间,吸引具有国内外一流医疗服务品牌、先进医疗技术、医院管理理念的机构和国际顶尖的医学人才,到本市举办各类医疗机构,投资主体可自主申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坚决破除各种壁垒,凡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鼓励投资者建立品牌化专科医疗集团、举办有专科优势的大型综合医院。支持境外医疗机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本市以合资或合作形式设立医疗机构。允许公立医院根据规划和需求,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到2022年,全市争取建成3家以上三级社会办医疗机构,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1.5万张以上,不低于床位总量的20%,服务量达到总量的30%。
■生物医药
重点发展三大医药产业园
加强政策引导,集聚技术、金融、人才等创新要素,推动打造若干“政产学研金服用”紧密协同、资源集聚、政策衔接配套、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有机结合的健康产业专业化园区,引领推动健康产业发展。
重点发展高新区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崂山生物医药产业园、西海岸新区海洋生物产业园,集中发展高新区、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医疗器械集聚区。支持研发适应多发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治要求的重大新药、生物药、化学药新品种、优质中药等,构建海洋生物药物资源库,重点突破海洋药物研发关键技术。
加速生物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支持医药企业与大型医院合作建设创新药品、医疗器械示范应用基地、培训中心,发展个性化治疗和精准治疗药物,开发精准靶点筛选技术,建立从基因检测到个体化精准免疫治疗技术体系,助推高质量组织工程植介入产品、康复产品和先进体外产品的研发和临床应用,促进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产品,形成“示范应用—临床评价—技术创新—辐射推广”的良性循环。
到2022年,力争新建成5个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等创新载体。
■“互联网+”
人人将拥有电子健康档案
加强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实现院内信息化系统和数字化医疗设备接口开放、互联互通,筑牢健康医疗大数据采集应用基础,加快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数据向“医疗健康云”汇聚。
到2020年,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全部与市、区(市)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交会对接。到2022年,基本实现人人拥有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健康卡,远程医疗覆盖市、区(市)、街道(镇)三级医疗卫生机构。
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在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养老等健康服务领域的应用,以实体医院和“医疗健康云”为依托,探索发展网上医院、掌上医院、云医院等新型业态,探索线上线下结合发展模式。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开展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等电子健康信息服务。
■服务模式
发展精准数字化新型诊疗
《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发展以精准化为重点方向的新型诊疗服务,抢抓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支持骨干企业、科研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推进基因芯片与测序技术等生物医学技术在遗传性疾病诊断、癌症早期诊断和疾病预防检测方面的应用,实现基因组信息与电子病历的有效对接,推动精准医疗技术发展。
大力发展以数字化为方向的协同医疗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医院、研究机构,汇聚医院电子病历、处方与医嘱、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临床大数据资源,开展数据挖掘应用,科学构建临床医学诊疗决策支持等数据应用模型。推进组织工程、细胞和细胞因子治疗、基因治疗、微生态治疗等再生医学,以及三维可视化、3D打印等技术的临床应用,助推医学诊疗模式变革。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推进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资源共享,建立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连续性医疗服务的业务协同信息系统,建设覆盖基层的远程和移动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支持医联体、分级诊疗、区域协同和整合服务,逐步形成“远程健康监测、基层门诊检查、上级专家会诊、住院自动预约、社区康复护理”的区域内健康管理和疾病治疗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破解医疗资源不足和利用不够的难题。
(, 下载次数: 1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中医药改革
到2020年建50个精品国医馆
青岛是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行动计划》提出青岛要在着力在形成中医药健康服务独特优势上实现新突破。
引进和培育高端中医药资源,深化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和“十百千万”工程,完善中医药发展集团。启动10大中医药特色中心建设,推进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建设。
每年召开“国医大师论坛”,建立包括10个国医大师工作室在内的100个引进类知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建成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青岛技术合作中心,形成中医药综合改革的10大标志性成果。
完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医馆建设。到2020年,全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设立国医馆,全市建成50个精品国医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诊疗总量达到30%,100%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重点项目
全面建设崂山湾健康城
全面启动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建设,将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作为全市培育健康领域新动能的重要战略支撑,全力推进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医疗健康产业先行先试,引进世界先进医学技术和药物,吸引和利用高端医疗设备、医学专业人才,引入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加快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品牌机构,打造成为国家高端健康旅游实验区、示范区、医疗人才聚集区和健康领域国际交流平台。
2018年,开工建设青岛延世国际医院。到2022年,力争每年新引进至少1家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多家健康产业相关行业龙头、产业高端、企业总部、科研机构;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以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康复护理机构和休闲疗养机构等为载体,优先发展特许医疗机构,强化与旅游企业的联姻互动,重点开发高端医疗、特色专科、中医保健、康复疗养、医养结合等系列产品,打造健康旅游产业链。
■资源下沉
今年一半区市将建医共体
卫生健康的发展要注重平衡、保基层。未来,青岛将继续在强基层、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上实现新突破。因地制宜组建多种模式医联体,立足分级诊疗,创新体制机制,逐步组建医疗集团、医疗共同体、专科联盟等多种形式的医联体。
在城市,重点推进三级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等组建医疗集团等模式的医联体。在区(市),统筹规划县域内医疗资源,推进区(市)、镇(街道)一体化管理与村(社区)一体化管理有效衔接;重点强化区(市)级医院龙头作用,推进区(市)级医疗共同体建设,构建区域联动的区(市)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针对重大疾病,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优质资源的作用,组建区域专科联盟。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医联体建设、推进分级诊疗等工作的衔接统筹,通过家庭医生与居民建立稳固的契约式服务关系,促进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2018年,力争50%的区(市)建成机制完善、成效明显的区(市)级医共体。到2020年,医联体建设覆盖全部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基础设施
2022年建成5所三级中医院
实施城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城乡大型公立医疗机构建设项目,加强市级医学中心、区(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强疑难危重症诊治基地、医学领先技术研发基地建设,打造精准医疗、整合医疗、转化医学的技术高地和临床适宜技术推广平台。
调整和完善中医资源布局,加强以胶州市、莱西市、平度市和黄岛区、城阳区、即墨区等为重点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推进部分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院迁建或改扩建。到2022年,全市建成5所三级中医医院、20所二级中医医院。
按照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医院的标准,加强三级医院医疗装备建设。推动肿瘤质子治疗设备、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医用服务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设备等国际前沿医疗装备的应用。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
■链接 卫生健康领域这些大项目助力动能转换
半岛记者了解到,岛城各个区市、医院和部分布局健康产业的企业,在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上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突破和创新。3月26日的全市卫生健康领域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会议,部分区市、医院和企业代表也做了发言,展示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实际行动。
●崂山区
延世医疗青岛项目正式落户
开展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产业规划研究,明确核心产业和龙头项目,瞄准国内外最先进的健康产业,梳理提出近期招商名录。计划通过近、中、远期三个阶段,分步实施,形成医疗、健康科技以及康养旅游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国际尖端诊疗健康枢纽、全球前沿健康产业创新中心、东北亚高端健康旅游目的地”。
目前,延世医疗青岛项目已正式落户崂山,项目总投资30亿元,计划今年6月开工建设,2020年投入使用;推动德国顶级运动康复医院奥格斯堡赫莘园骨科医院项目落地;推动青岛肿瘤研究院项目用地选址等工作,打造“前沿研究、新诊疗技术研发、创新转化”三位一体的肿瘤精准医学创新复合体;实施智慧健康信息化项目,总投资1000余万元,已于2017年10月启动,争取2019年完工。
●西海岸新区
成立浙大医养结合研究中心江北中心
目前,全区社会办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27家,2016年9月投入运营的慧康医院是全市新建规模最大的民办医疗机构,万达英慈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滨海学院附属医院等9家高端医疗项目在建在谈。投资1000余万元升级扩容全区急救网络,建立陆海空立体化急救体系,全省首架中型急救直升机落户西海岸。
西海岸新区与浙江大学医养结合研究中心合作,成立浙江大学医养结合研究中心江北中心,推动新区现有医养资源与浙大医养体系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辐射中国江北乃至世界的优质智慧医养资源集聚中心。
●青岛市妇儿医院
半岛妇女儿童医学联盟达120家
近3年,医院引进高层次学科带头人12名,新增博士生导师8名。神经外科、新生儿外科、乳腺和甲状腺外科、整形颌面外科等由无到有;妇科中心、产科中心、五官科、重症医学中心等由弱到强;儿童心脏病诊治、生殖医学、出生缺陷三级防控、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等传统核心技术保持在国内一流水平,高层次人才引进对于学科发展的引领作用持续放大。
2017年,妇儿医院牵头青岛市妇幼计生服务中心、青岛新世纪妇儿医院、青岛莲池妇婴医院,组建了青岛妇女儿童医疗集团,真正实现医疗资源的上浮、下沉,使分级诊疗制度落地生效。半岛妇女儿童医学联盟成立三年来,每年举办一届国际医学论坛。目前,成员单位扩展至5省16地市近120家。
欢迎光临 小扑网 (http://qingdaomop.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