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如同镶嵌在时光卷轴里的光影容器,承载着市民生活体验与城市人文记忆
百年影院发展史,一座魅力电影城
4月17日,青岛首站IMAX激光挂幕仪式在李沧万达影城举行,这意味着岛城首家IMAX激光影城即将启幕。电影放映技术日新月异,城市影院经历着一轮又一轮焕新,这一行业也在迈向技术时代的下一个能量层级。
影院变迁史是城市文化发展历程的其中一幕:20世纪初,青岛部分饭店、俱乐部就开始放映电影;1931年,中国人在青岛自主经营的第一家电影院——山东大戏院建成,由此,青岛开启了电影院与电影文化的同步发展;1955年,大光明影院建成,成为当时青岛的又一文化地标;2002年,院线制落地,青岛银星院线正式成立,影院进入本土影城与院线连锁并存的时代;截至2025年4月,全国23家院线在青岛布局了约50家影城,青岛既是行业领先的电影片场,也是重要的电影票仓……
回顾百年来的发展史,青岛影院一直是文化交融平台、城市社交场域,同时也是历史建筑保护与场所精神传承地。在百年发展脉络中,青岛影院始终在技术创新中守护着历史记忆,在功能拓展中延续着文化基因,形成“建筑可阅读、技术可感知、文化可触摸”的发展历程,也让电影精神灌注到市民生活中,形成不可磨灭的城市传承。
光影溢彩,百年溯源
作为青岛时尚文化的发源地,中山路及周边街区早在20世纪初便成为电影放映的重要场所。1905年,位于太平路的亨利王子大饭店率先引入欧美电影放映,此时距电影诞生仅十年。1928年,该影院正式更名为银星大戏院,当时的报纸广告显示其片单包含《劫车奇盗》《草莽英雄》《上海秋季大赛马》等中外影片,每日分下午与晚间两场放映。
水兵俱乐部作为青岛首家专业影院于1902年落成,1907年起举办定期放映活动。这座文艺复兴风格建筑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电影院,承载着人们的一段城市文化记忆。
至20世纪20年代,中山路已形成电影放映中心区。1921年改建完成的“中西影戏院”后更名为“福禄寿”,历经翻修改建后扩展为500个座位的影院。1922年开业的安徽路明星电影院门票稍贵,这里曾放映了《人猿泰山》系列等电影,引领时尚。
1931年,中国人在青岛自主经营的第一家电影院——山东大戏院建成,这是青岛史上第一家中国人开办的电影院,它位于青岛中山路97号,由中国电影先驱张石川和上海出资人合办,设有750座影厅,其建筑被列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是青岛唯一列入山东省优秀历史建筑的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