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持续打造全民健身新场景,老城区盘活存量城市空间,新城区构建时尚运动“生态圈”,并不断拓展着多元化体育消费新空间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唤醒大地,运动健身就像开启每天生活的一把钥匙。在家门口,老人们早起晨练,跑友们迈开脚步,球友们挥汗如雨……一场全年龄段参与的“健身总动员”正火热上演,勾勒出青岛红火的全民健身图景。 近年来,青岛聚焦群众需求,统筹财政资金资源,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连续多年将健身场地建设纳入“市办实事”项目,切实提升群众参与健身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支持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以2024年为例,全市范围内新建、改扩建全民健身体育公园10处、国民体质监测站10处、健身场地设施373处。今年,青岛将继续优化健身休闲服务供给,新建改扩建全民健身体育公园、儿童运动空间、长者运动之家等10处以上,更新新建健身场地设施150处以上,建成浮山全民健身中心。 在全民健身新场景的持续打造中,青岛各级部门多端发力:老城区,通过盘活存量城市空间,让老旧、闲置空间变身全民健身“活力细胞”;新城区,通过建设新型体育场地,构建体育地标集群,打造时尚运动“生态圈”,进一步释放体育发展潜力。种种实践的推进,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运动场景,也为“健身去哪儿”这一问题贡献出“青岛思路”。 青岛加速构建多元化运动场景 今年,青岛将继续优化健身休闲服务供给,新建改扩建全民健身体育公园、儿童运动空间、长者运动之家等10处以上,更新新建健身场地设施150处以上,建成浮山全民健身中心。 国信全民健身中心:共有6栋单体建筑,目前篮球馆、羽毛球馆已经对外开放,其他休闲体育类场馆也将陆续投入使用。 橙岛时尚体育公园:这处实现“一场多用”的运动公园因其兼具潮流设计和专业功能在业内一炮而红,成为时尚体育集中地与城市网红打卡地。 浮山全民健身中心:预计5月底投用,将开创“城市公园空间运营”的全新模式。 青春足球场:实现从“一场馆”到“生态圈”的进阶,作为支点撬动周边健身设施建设,让更多市民能够就近享受优质健身资源,场馆集群正在逐步衍生出复合型业态。 旧货市场“变形记” 近日,由青岛最大的闲置物资交易市场改造而成的青岛国信全民健身中心试运营,面向全体市民开放。焕新升级的国信全民健身中心让城市老旧空间焕发出的新活力,更为城市存量空间更新提供了生动范本。 周末上午,记者还未进入园区,就被孩子玩耍打闹的声音吸引。门口的公共健身区设计了攀爬绳等适宜小孩子游戏的新颖运动设施,来这里相聚已然成为不少小朋友每天必做的事。“这里既能看到我们老一辈留下的历史痕迹,又能让年轻人享受完善的运动设施,可以说,一块地养了两代人。”一位带着孙子前来运动的老人说。 “这片区域是原四方区的中心,1959年开始是原青岛第二粮库储备库区,建有6座苏式仓房。后来,这里又成了经营长达20余年的闲置物资交易市场。”国信全民健身中心项目负责人戴路介绍,2022年时,平安路24号地块已被列入青岛22处低效用地之一,“我们明白盘活这片区域的意义,希望将这里改造成健身场所,继续造福周边和全市居民。” 改造后,国信全民健身中心共有6栋单体建筑,目前,篮球馆、羽毛球馆已经对外开放,其他休闲体育类场馆也将陆续投入使用。其中,篮球馆精心打造成为CBA篮球公园,配置“1个全场+1个半场”的标准篮球场,全年保持16℃恒温。小篮球馆配置3个小篮球场,将成为国信小雄鹰篮球培训基地。免费开放的公共娱乐区满足儿童需要,环形步道则适合老年人漫步……这里仅试运营期间的场馆人流量已累计近5000人次。 如今的一片繁华,背后是改造过程中数不尽的艰辛。“之前,这里有经营业户68家,是青岛最大的旧货交易市场。在20余年的经营过程中,市场内私搭乱建严重,存在安全隐患。”国信粮食管理公司资产管理中心经理李瑞民向记者道出了改造的难处,“我们一个个沟通、一点点想办法,最后将68家租户妥善安置后才开工,剩余近8000平方米违建全部拆除。” “这块地的周围是居民区,稍大一点儿的施工响动都会造成很大影响,所以,我们只能白天施工,晚上全部停工。”负责项目建设的国信建投公司项目经理王诵举介绍,“我们秉持尊重老园区历史的原则,在改造过程中,既要充分尊重原有肌理和风貌,又要在原有空间格局的基础上翻新升级,过程中克服了不少设计、施工上的困难。好在,我们最大限度地留住了老城区的历史记忆,让老旧空间变成了如今的‘体育秀场’。” 改造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让旧空间讲出新故事。 如今的平安路24号既澎湃着现代生活的节奏,又流淌着岁月沉淀的温度:通过科学规划和创新设计,这里既保留了原有粮仓建筑的“骨骼肌理”,又让老旧场地焕发新生成为现代文体综合体,青岛创建全民健身空间的模式蕴含着无限巧思。 平安路24号的“新故事”并非个例。近期,始建于1997年的弘诚体育场将面向市民开放。这里经过改造后,将变身成由田径场、足球场、游泳馆、篮球馆、健身馆、乒羽馆、室外运动场等组成的“海泊河全民健身中心”。 这种空间活化带来的“化学反应”不止于此。因为,城市空间的存量更新不是简单的功能替换,而是寻找与社区共生的新可能。此类“保留记忆、植入活力、服务民生”的改造模式,正在成为青岛城市更新进程中可复制的“运动处方”。 时尚运动“新主场” 在全民健身蔚然成风的当下,健身早已从“孤独的坚持”升级为“快乐的共享”。近期,一座全新的运动场所——橙岛时尚体育公园在亲子圈里爆火。 在橙岛时尚体育公园的儿童活动空间,海盗船、滑梯、滑索、蹦床等娱乐设施令人耳目一新。“这里以前也是个公园,不过不像现在建得这么好。”一位家长向记者分享说,在多个社交平台,都能看到“宝妈”将此列为“遛娃”好去处。 这处体育公园位于靠近重庆中路与跨海大桥高架路的交会处,临近李村大集,被条条河流环绕形似岛屿。体育公园的前身是园林苗圃,原本承担着生产性绿地的功能,后来为配合城市发展需要“改圃建园”。如何改、如何建?在这一问题上,改建的惯性思路被打破。 “飞盘前两年的爆火已经证明了时尚运动的潜力。飞盘的市场价普遍不超过100元,只需要一片空地和两个人就能玩起来。这么简单的一个飞盘却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这证明时尚体育运动在社群中有着惊人的裂变速度。”橙岛时尚体育公园项目创意发起人朱奕的灵感正是来源于此,“深耕时尚体育界多年,我希望做出尝试,所以,我想为年轻人设计这样一个时尚体育公园。” 同一片场地,既是专业的腰旗橄榄球场,也是专业的飞盘比赛场,还是正规的棒垒球场地——时尚运动在这里齐聚,黄色、橙色等鲜艳色块区分功能,场地利用效能得到了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园区配备篮球、足球、匹克球、网球等运动场所,配备集装箱商业区,形成综合性集中功能区。桥下空间规划了适合全龄人群的运动场地,每一块场地的门头都做了景观化处理,即便人们只是路过也想停下来打卡拍照。公园外围精心铺设了一条“环岛”活力跑道,长度正好是1公里…… 其实,这不是橙岛时尚体育公园第一次“火出圈”。在正式对外开放之前,这里已经通过了大型赛事的质检。去年11月,2024“好运山东·逐梦深蓝”时尚体育联赛总决赛在这里举行,省内多支飞盘和橄榄球队伍参与了激烈角逐。自此,这处实现“一场多用”的运动公园因其兼具潮流设计和专业功能在业内一炮而红,成为时尚体育集中地与城市网红打卡地。 “全民健身,城市里的一抹跃动之美。”朱奕说,“我相信,随着全民健身深入百姓生活,‘健体在身边’会更加普惠,也会有更多新‘玩法’。我们也会不断探索,助推全民健身驶入快车道。” 当前,体育基因已深深植入城市发展脉络:经过巧妙利用,桥下闲置空间、街角休闲公园等变身为时尚的运动空间……健身场地的配建不再是“简单填空”,而是通过巧妙植入运动功能实现对接市民需求的目的。 橙岛时尚体育公园为城市空间“生长”出运动新场景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这种思路不仅是破解主城区体育用地紧张难题的有效方法,更以“嵌入式”服务让全民健身真正融入市民生活之中,在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的同时,让市民在城市的转角即能遇见美好。 无独有偶,浮山全民健身中心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作为一处在城市公园里建设的运动场馆,预计5月底投用。“公园里,‘体育+’,智慧绿境,城市名片”,浮山全民健身中心将开创“城市公园空间运营”的全新模式。 有专家曾对城市功能布局有着这样的说法:“我们追求的不仅是空间激活,更是自然肌理的延续。”从闲置空间到时尚地标,青岛正在用“绣花功夫”编织出15分钟、10分钟全民健身生活圈。将城市“边角料”转化为全民健身“活力源”的实践,也在重塑着现代都市的空间格局。 球场地标“生态圈” 如今,提及青岛的体育场,不少“体育迷”会说出一个名字:青春足球场。世界杯预选赛中国男足胜利的高光时刻,赋予这里别样的精神内涵,而在更多平常的日子里,这里让球迷感受着运动健身的温度。 青春足球场是山东省首座大型专业足球场,总用地面积20.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6万平方米。其实,除最知名的能容纳5万人的专业足球场外,这里还包含1座多功能训练馆、1座游泳训练馆以及多样的配套设施,如今已是一座集足球赛事、全民健身、艺体培训、公益文化、商业娱乐于一体的城市体育综合体。 “我住在球场附近,步行十分钟内便可到达。之前每逢比赛日,我和家人都会到场观赛,现在周边健身场馆逐渐完善,游泳馆是我每周必去的健身地。”市民于宗是游泳爱好者,“这里的游泳馆设施完善、水温恒定、水质澄澈,还建有标准的泳道。” 青春足球场游泳馆2023年开馆后,现已拥有在训学员500余名、会员超800名,年消费客流量达1万余人次。此外,其余场馆也因专业、优质吸引着不同群体前来运动:青春足球场篮球馆集球馆运营、篮球培训、体育赛事承办于一体,现已举办1项国际级赛事、3项国家级赛事、1项省级赛事、1项市级赛事及4项区级赛事;羽毛球馆、乒乓球馆拥有专业训练场地,成为乒羽爱好者的“约球大本营”。2024年,青春足球场射箭健身馆开馆,这一新颖的运动项目很快成为新热点,进一步丰富了市民的健身选择。 “青春足球场自建成以后,成功承办多场大型赛事,已是青岛球迷心中的地标性场馆。我们积极发挥球场的引流作用,增设多品类配套运动场馆,依托优质场馆设施,力求打造以足球为主题,集竞技、展演、运动、健康、购物、休闲、培训、社交等功能于一体的潮流时尚综合体,发挥赛事对区域发展的综合拉动效应。”青岛中城信文化体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孙彦平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发挥综合性体育场馆集群效应,以推广全民健身、培养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为己任,不断优化设施服务,为促进全民健身贡献‘青春’力量。无论是看球还是投身体育锻炼,欢迎广大市民球迷前来,一同感受运动健身的魅力。” “大型体育场馆在一个城市或地区具有重要地位,它们不仅是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大型展会和演出的场所,也大多是市民运动娱乐休闲的一站式目的地,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车同同指出,随着场馆运营场景的持续深拓以及一系列高质量赛事的成功举办,一些地标性质的体育场馆往往具有“综合性”特质,在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共荣共生的同时,与多业态相生相长,构建起能满足健身锻炼、休闲放松、购物消费、家庭聚会等多样需求的“生态圈”,推进体育热情、消费动能的双向奔赴。 青春足球场的案例是青岛大型体育场馆群落激活城市健身版图的一个缩影。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有50多座容量在4万人以上的体育场,比如,北京工人体育场、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厦门白鹭体育场等,承载着重要赛事与文化活动,成为各具美学特色的城市“新地标”。如何让大型体育场馆实现从“一场馆”到“生态圈”的进阶,成为实现其效能最大化的待解之题。 从青春足球场看,地标场馆的“聚光灯效应”正在凸显。青春足球场作为支点撬动周边健身设施建设,让更多市民能够就近享受优质健身资源,更值得关注的是,场馆集群正在逐步衍生出复合型业态,独具体育特色的街区场景正在逐渐走向成熟。 “一场馆”进阶到“生态圈”的核心价值在于打破场馆的物理边界,通过资源流动形成持续生长的体育生态,在体育消费新空间的不断拓展中,创新打造“体育赛事+食、养、游、娱、购”多元化消费场景,以体育消费之火促进经济发展之热,以全民健身热情点亮群众幸福生活。(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许诺 实习生 宋沁妍)
欢迎光临 小扑网 (http://qingdaomop.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