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打造“山东手造青岛有礼”文化品牌,搭建特色文化展示平台,推动手造产业规模化、品牌化
青岛手造:让历史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文化润心
手造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多元价值,它不仅是生活方式、文化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座城市形象和性格的具体展现。
近年来,青岛以落实“山东手造”工程为抓手,不断强化路径创新,在挖掘产品资源、培育特色产业、搭建交流平台、开展宣传推介等方面全方位发力,着力打造“山东手造青岛有礼”文化品牌,通过搭建手造节、“黄河大集”、手造展示体验中心等特色文化展示平台,推动手造产业规模化、品牌化,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打造品牌,让手造成为城市流量密码
小手艺大艺术,小制造大情怀。
手造不仅是物的完成和交换,更是文化的碰触与精神的回归。《黑神话:悟空》火爆出圈,《唐宫夜宴》《只此青绿》《长安三万里》好评如潮,国漫、古风、汉服、民乐“圈粉”无数……当下,“国潮风”正引领优秀传统文化在各领域大放异彩,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和追捧,这也为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的手造,创造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青岛贝雕、胶州黑陶、国华鲁绣、大欧鸟笼……越来越多青岛手造“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掀得起国潮”,成为打开青岛城市流量的密码。
为提升手造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近年来,青岛全方位打造“山东手造青岛有礼”文化品牌,并将这一品牌作为统领全市手造工作的总抓手。开展LOGO设计大赛,征集作品1000余件,吸引全国十余个省(市)设计专家、高校学生、手工艺人等800余人参加。评选推出文化品牌主标识,在全市文创商店、特色街区、知名企业广泛使用。强化手造艺人品牌意识,开展手造行业首席质量官、首席品牌官任职培训,组织全市130余名手造艺人、手造企业管理者参训。
同时,聚力打造“山东手造青岛有礼”品牌矩阵,截至目前,我市有7家手造企业入选“山东好品”品牌,数量居全省首位。形成麦草画等市级以上非遗名录207个、即墨花边等老字号企业名录22个,胶州黑陶等青岛名品录10个、西海岸新区张家庄村等手造乡土名村20个。
搭建平台,让手造精品“破圈”“扩圈”
“黄河大集的举办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让更多市民特别是年轻群体能够直观地了解咱们青岛的非遗技艺,让艺术走出博物馆,真正走到老百姓的身边,融入老百姓的生活。”青岛市手工艺协会理事、翌俏东方美学公司创始人、凤冠技艺非遗传承人陈杰说。
前不久,我市2024年“秋季黄河大集”在市北区大鲍岛休闲街区启动。此次大集在全省率先打造黄河大集2.0模式,以更加年轻化、时尚化、现代化的方式,提升消费品质、改善消费体验、促进消费升级。其中,枫YEAH拾秋文创市集设置文创艺术、非遗手造等50余家摊位,满足市民游客多样化消费需求。
围绕塑造“黄河大集”品牌,青岛不断完善配套服务,持续推出更具辨识度、更有温度的产品和服务。两年来,先后在多个区市轮流举办7场市级启动仪式,引领各级各部门举办重点大集活动上千场次。这也是青岛不断推动越来越多手造精品“破圈”“扩圈”的缩影。
与此同时,近年来,青岛还通过一系列沉浸式推介和开放式展销,助力手造企业不再“酒香也怕巷子深”,越来越多的青岛手造IP家喻户晓,展现了无限的文化魅力,彰显着“传统遇见创新,创意遇上美好”的无限活力。
连续三年策划举办手造节系列活动,集技艺展示、产品展销、文化展演、非遗体验、创意大赛于一体,并将服务范围扩大至胶东五市和上合组织国家。着力破解文化企业发展动能不足的难题,精心布局建设市级手造中心。根据手造产业发展需求,在青岛东、西、北区域各布局建设一个手造中心,开展具有区域特色和产业特色的宣传推介。统筹惠民演出、青岛“春晚”“秋晚”等活动资源,设置手造销售专区,国货潮品、潮流玩物、手造伴手礼等好玩有趣的文创产品热销大卖,为年轻人提供消费和解压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