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模式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新优势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激战正酣,全国各地的中、高职院校展现着自己的“高光时刻”。开赛以来,青岛中、高职学校表现抢眼,青岛西海岸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等学校已将10余枚金牌收入囊中。 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频频获奖,是青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成果最直观的体现。自2022年实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来,青岛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教深度融合、中职学校提质扩优、高职办学规模扩增等方面持续发力,构建“青岛特色”市域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新模式。青岛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愈来愈强。 拓宽成长成才通道,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教育是青岛乃至全省增强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举措,也是拓宽学生纵向成长成才通道的新模式。目前,青岛有13所中职的135个专业点开展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教育。 今年秋季学期,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10个专业迎来650名初中后五年制高职学生,他们将用5年时间接受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教育。“学校自2001年开始实施五年制贯通培养,在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教育可以说是以往‘五年制贯通培养’的升级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的具体体现。”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党委书记孙信成表示。 相比传统的五年制贯通培养,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教育在课程设计等方面更加切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学校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优化了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如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增设了智能制造技术、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逆向工程等课程。”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教务处副主任王振星介绍了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的具体做法。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今年共有15个专业开展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试点培养。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管理理念、资源平台、师资培养、实践条件建设等7个方面实现了中高职一体化,增强了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在青岛,更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的培养方式正在深入实施。青岛积极构建中高本一体贯通培养模式,实施了中职与高职“3+2”、中职与本科“3+4”贯通培养改革;在专业设置、文化课教学、技能培养等方面,构建与职教高考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打通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2023年,全市86%的中职学生通过职教高考、五年制高职、中职与本科“3+4”贯通培养等方式进入高校就读。 青岛还立足为学生提供优质多元的教育选择,构建起了职普融通联合育人模式。积极开展综合高中、职普融通改革试点,实行职普课程共建、师资共享、学籍互转。2024年,全市19所中职学校开展综合高中试点,22所中职学校与18所普通高中开办职普融通班(注册中职学籍,对口普高提供文化课指导),6所普通高中与7所中职学校开办新型职普融通班(注册中职学籍,在对口的普高学习)。2023年,全市有7021名学生从普通高中转入中职学校就读。 产教深度融合,提升服务社会经济能级 青岛电子学校实训教室内,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正在青岛海信智动精工电子公司技术骨干的指导下,生产制作电子元器件。在这里,生产作业的作业流程、生产工艺的精细度都与企业一线生产紧密相关,这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深入掌握产线操作的各个环节。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的职业教育过于照本宣科,学生进入企业后很多技能通常需要从头学起。如今通过产教融合,学生可以更早掌握企业生产所需的技能,更快适应岗位需求,为企业节约了大量培养成本。 青岛电子学校发挥专业优势,联合区域9大类领军企业开展产教深度融合,通过更新专业课程、高度还原生产一线、搭建集团化联盟等举措,实现了课业跟着产业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无缝衔接,蹚出了一条校企双赢的产教融合之路。 职业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才能焕发更多生命力。青岛以创新推动产教“双向奔赴”为愿景,以国家产教融合试点为载体,建立产教融合企业服务信息系统,成功遴选培育出2个国家级、56个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4所职业院校的6个专业入选工信部全国首批产教融合专业试点,6所职业院校入选山东省级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项目;2023年,青岛成为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首批成员单位。 同时,青岛职业教育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了专业设置跟着产业走。“十四五”以来,市教育局聚焦服务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支持中、高职院校增设“急需紧缺”专业、重点专业和符合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新兴专业,组织中等职业学校新增了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等专业,在高职院校设立6个工业互联网学院(专业)。目前,全市11所高职院校、51所中职学校共开设270余个专业点,涉及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纺织服装、轨道交通、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等重点产业。 青岛构建起了校企合作联合育人模式,抓住承担国家现代学徒制改革和“1+X”证书制度试点、中德职教合作等契机,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仅现代学徒制试点已安排资金5000万元,1万名中高职学生受益。聚焦解决校企合作中的“校热企冷”问题,积极探索“3+1+2”校企共育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缩短了企业所需人才培养的时间,该模式在海尔集团成功试点。依托中德职教合作平台,创立校企双元主体、学校+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的“双元三地”人才培养模式,获2022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高端引领强化保障,发展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正在进行中。这项由“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升级而来的赛事举办历史悠久,是推动培养更多适应新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平台。 连日来,青岛的职业学校学生表现不俗,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接连斩获金牌。青岛西海岸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团队获得公共管理与服务赛道母婴照护赛项(中职组)金牌,为青岛夺得本届赛事首枚金牌,而后青岛经济职业学校、青岛华夏职业学校、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等中高职学校陆续夺得多个赛道的金牌。 多年来,青岛突出“金牌”引领,将技能大赛作为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水平、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2024年,市级财政安排资金600万元补助承办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学校,安排资金363万元奖励大赛获奖学校。 青岛还持续增强职业教育发展后劲,增强其未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特别突出了“内涵”发展,重点打造品牌职业院校和专业,投入约1.2亿元,支持“双高计划”院校建设;按照每校2000万元、每个专业400万元的标准,支持立项建设高水平中职学校和特色化专业;投入1亿元,重点扶持适应青岛产业发展的50个高职专业。注重“双师型”教师建设,每年安排特聘兼职老师资金700万元,强化实践教学。共培育省高水平中职学校10所、省中职特色专业20个。 此外,青岛在职业教育国际化方面也在寻求新突破。持续打造中德职教合作特色品牌,建成“职业教育(青岛)国际客厅”、中德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机电专业能力中心等中德职教合作平台,中、德、老挝三方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合作项目已完成5期353名教师培训。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新模式,西海岸中德应用技术学校与新西兰培黎实训基地共建“培黎墨子工匠学院”,青岛电子学校在尼泊尔开办全国首个中外合作中职学校。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欢迎光临 小扑网 (http://qingdaomop.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