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探索社区、物业、平台和骑手多方参与的综合治理方案,解决骑手“进门难、找路难、充电难、休息难”等问题
骑手友好社区:让“配送之路”更舒心更顺畅
智慧赋能让小区“门好进”
今年以来,青岛试点推行“骑鲁通”动态入场码。骑手通过扫码可骑行进入小区,骑行过程中,小程序会对骑行速度和路线进行实时监测,当速度超过15公里/小时,会对骑手发出提醒,超速3次将被封号,需要配送平台公司进行批评教育后才能解封
针对骑手反映突出的80余个“门难进”小区,市、区(市)两级社会工作部门“一类一策”研究“畅通畅行”方案。比如,通过骑手专用自行车、摆渡车打通送餐“最后一公里”;在道路较窄的社区,划定专用停车区,改善交通状况
多方合力让友好场景更多元
今年4月,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启动“岛城暖心驿站”建设,整合市直部门服务站点、区市党群服务中心、24小时便利店等资源,建设880个“岛城暖心驿站”,并在高德地图上线标注,面向骑手群体提供充电、喝水、休息、如厕等10项暖心服务
动员多方力量共同打造骑手食堂、骑手药房、骑手医院、骑手夜校等多元友好场景,帮助骑手群体解决赋能提升、就业创业、就餐就医等现实需求,累计已为30余万人次提供服务
今年8月上映的电影《逆行人生》,讲的是外卖小哥的故事,真实地展现了他们的生存状态,也让很多观众第一次了解到,原来一份外卖要经历诸多“艰难险阻”才能送到我们面前。比如,停车难,很多地方禁停电动车,送餐回来车已被抬走;进门难,一些小区实行人车分流封闭式管理,小哥的电动车只能停在小区门口,偌大的小区需要步行送餐;找人难,一些小区楼栋门牌标识不清,只能一遍遍来回找,而“您的订单即将超时”的提醒,让人不得不快马加鞭……
外卖员,一个体量庞大的新就业群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网约配送员队伍达1300余万人。青岛市网约平台企业17家,运力合作商企业52家,其中饿了么和美团两家外卖平台在青岛市场份额超九成。全市布局了120余个外卖服务站点,吸纳外卖员规模约2.37万人。消费旺季,外卖骑手日配送订单量超过60万单。
如何畅通配送之路,打造友好环境?今年以来,青岛创新推进“骑手友好社区”建设,通过推行“骑鲁通”二维码、设置地图指引标识、建设“骑手驿站”等措施,逐步解决骑手“进门难、找路难、充电难、休息难”等问题。街道社区、物业服务企业、平台企业和骑手共建共治,探索兼顾社区秩序、用户体验、骑手便利的综合治理方案。
让“门好进、路好找”
晚餐高峰时段,美团外卖骑手付健收到的订单量激增。随着手机提醒铃声响起,他收到了一份送往李沧区湘潭路街道印象湾小区的外卖订单。
“这个小区特别大,楼座不好找,电动车还不让进。我们接到这里的单都挺头疼,一不小心就会超时。”付健坦言,有时候因为对小区路线不熟,或者遇到恶劣天气、堵车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送达,客户会投诉或申请退款,骑手就会被扣钱。
而让付健没想到的是,这次他没有被保安拦住。在小区门口,张贴着一张“骑鲁通”入场码,在保安的引导下,他打开小程序,扫描“骑鲁通”码,顺利将电动车骑进了小区。在送餐过程中,小程序会实时监测骑行速度和路线,一旦超出15公里/小时,就会发出超速提醒。付健仅用了不到5分钟就把订单顺利送到客户手中,从接单到送达,总共耗时不到30分钟,比平台预计送达时间还快了10分钟。
“对外卖骑手最友好的事,一定还是门好进、路好找。”付健发现,印象湾小区的变化还不止车能进小区这一点。小区门口张贴的“骑手友好地图”,清晰直观地标注着各个楼座、小区出入口以及骑手驿站、骑手停车位的位置,进入小区后,每走一段还有楼座指示牌,有效解决了骑手找不到路的问题。
李沧区印象湾小区门口,外卖骑手通过扫描“骑鲁通”入场码进入小区。
“印象湾小区是一个拥有66个楼座的大型小区,住户3400余户,居民外卖需求量大。与此同时,小区老人和孩子多,特别是晚上外卖送餐高峰期,在小区里活动的居民增多,业主最大的顾虑就是骑手速度太快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湘潭路街道湘东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赵鑫说,近些年,随着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很多小区实行人车分流,外卖电动车禁入小区,主要是出于安全管理的考虑,但也造成了骑手送餐超时、与小区物业保安发生冲突等问题。
“骑鲁通”的推行,很好地平衡了骑手“速度第一”和业主“安全至上”之间的矛盾。为解决骑手骑车进门难、社区秩序监管难等多重难题,今年以来,省委社会工作部在青岛试点推行“骑鲁通”动态入场码,以智能手段监控实现对骑手的科学规范管理。骑手在小程序注册成功后,就可以通过扫描小区门岗二维码进入小区,骑行过程中,小程序会实时监测骑行速度和路线,当速度超过15公里/小时,会对骑手发出提醒,超速3次将被封号,需要配送平台公司进行批评教育后才能解封。
据李沧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刘兰介绍,李沧区目前已在4个社区试点推行“骑鲁通”,制定《关于打造“骑手友好场景”的实施方案》,组织区直部门单位、街道社区、物业服务企业、网约配送企业等,召开专题推进会和培训会,就“骑鲁通”码的使用、日常管理等开展一对一指导。针对社区居民,则通过入户走访、张贴《致广大居民的一封信》等形式,宣传“骑鲁通”的扫码登记、骑行限速、超速警示等功能,打消大家对安全问题的顾虑,争取对骑手进门的同意认可。
在“骑手友好社区”建设过程中,各地的社区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很多问题都需要逐一探索解决,难以用标准化的方案“一刀切”。据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牛向荣介绍,市、区(市)两级社会工作部门对骑手反映突出的80余个“门难进”小区逐个摸底调研,按照问题类型细分,“一类一策”研究“畅通畅行”方案。比如,有些小区是封闭式管理,连业主都不能直接将电动车骑至单元楼下,外卖车辆确实不能进入小区的,则可以通过骑手专用自行车、摆渡车打通送餐“最后一公里”;有些社区道路较窄,骑手随意停车情况较多,导致交通堵塞,则需要加强车辆停放管理,为骑手划定专用停车区,改善交通状况。
有一个答案是肯定的,多方共治之下,骑手配送之路才能更加畅通。正如走访过程中不少骑手对于“友好”一词给出的理解一般,“配送顺畅,就是对骑手最友好的事”。
打造多元友好场景
下午1点30分,结束了手里的最后一单,外卖员邱磊来到了位于崂山区春光山色社区的“骑寄驿站”,他掏出手机扫了扫换电柜上的二维码,麻利地给电动车换上了新电池,随后走进驿站,接了一杯水后,坐在椅子上给手机充起了电。“我们在附近跑单的骑手经常来这休息、充电,别看地方不大,各项服务一应俱全。这座小小的房子,是我们的另一个家。”
记者看到,50多平方米的“骑寄驿站”装修风格简朴而温馨。驿站内不仅配备了微波炉、风扇、空调、饮水机等家用电器,还有医药箱、充电设施、无线网络和各类书籍,满足外卖骑手的日常需求。此外,社区党委根据骑手提出的诉求,引进第三方运营商,为骑手提供道路救援、车辆维修、车辆租赁等24小时不打烊的保障服务。
在春光山色社区,“骑手友好”的标识随处可见。社区党委联合周边“骑手友好”商户,为骑手推出了8—15元的暖“新”便餐,并提供延时就餐服务,解决骑手就餐难、就餐贵的问题;在“骑手友好”药房和医院,骑手们可以享受就医绿色通道、免费体检等服务;社区还统筹高校、大学生等资源,开办“春光暖心营”寒暑假托管课堂,解决辖区内新就业群体子女看管难题……
随着“友好社区”服务半径的不断扩大,青岛正在构建更加多元丰富的“骑手友好场景”。通过探索政商协同的模式,社会工作部门联合“两新”工委委员单位,统筹社区、商圈、企业等各类资源,全方位守护骑手的“衣食住行”,把暖心服务送到骑手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