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余处“微更新”,让“旧空间”焕发“新活力”
青岛推动城市存量空间活化利用,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实现文化延续和产业升级
城市“微更新”,是群众家门口的“民生工程”,也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发展工程”。随着“寸土寸金”的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稀缺,与其他城市一样,青岛也将目光投向了“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城市“微更新”。
近年来,青岛突出地方特色,下足“绣花功夫”进行“微更新”,在注重人居环境改善的同时,实现文化延续和产业升级。截至目前,已累计挖掘实施“微更新”650余处,在推动城市存量空间活化利用的同时,让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向市民身边延伸。
李沧区城运颐养李沧院区项目“微更新”前(上图)后(下图)。
“微更新”持续释放城市活力
通过“微更新”与拆违治乱有机结合,青岛利用拆后腾空的公共空间打造公园绿地、停车场、休闲广场等场所设施236处,增设停车位2万余个,建成了一大批“家门口”的便民利民项目。
截至目前,包括市北区台东记忆馆在内的13个项目已投入使用,历史文化记忆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逐渐复苏。市南区中苑码头、崂山区海之恋公园等19个近海区域项目焕新升级,成为备受市民游客欢迎的网红打卡地。
市南区中苑码头“微更新”前(上图)后(下图)。
在“微更新”实施过程中,组织对老旧厂房、城市边角地块等闲置、低效空间进行全面摸排,重新定位空间功能,助力产业提质升级,使这些长期闲置的城市空间重新焕发活力。
腾出“新场地”,打造便民利民“新空间”
在青岛的街头走一走转一转,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以往脏乱差的边角地、桥下的暗灰闲空间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处处就在市民身边的全新空间。
金秋时节,位于市南区泰州路的亢家庄公园内,孩子们在嬉戏玩耍,老人们则聚在一起聊天打牌,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而就在一年多前,这里还是一处被违建占据的脏乱差地带。违建被拆除后,街道和社区顺应居民意愿建设了亢家庄公园,实现拆违治乱与民生保障的“双赢”效果。
同样的蝶变,还发生在瑞昌路立交桥等20余处桥梁桥下空间。通过拆违后活化利用,这些以往的暗灰闲桥下空间地带,或变身为篮球场、乒乓球场等运动场所,或变身为停车位,解决了周边市民群众的“所盼所急”,让公共服务向市民身边延伸。
通过“微更新”与拆违治乱有机结合,青岛利用拆后腾空的公共空间打造公园绿地、停车场、休闲广场等场所设施236处,增设停车位2万余个,建成了一大批“家门口”的便民利民项目。
除了“拆”出来的新场地,“微更新”还将目光放在长期以来闲置的空间。通过“微更新”重新定位、完善区域功能配置,让这些闲置空间重新焕发了活力。
市南区奥帆海岸公园及停车场提升项目位于东海西路、福州南路交叉口,原为一小区烂尾楼。为盘活该地块,市南区组织拆除烂尾楼,并建成了地上绿地公园和地下停车场,满足了周边居民休闲娱乐和停车需求。
市南区奥帆海岸公园及停车场提升项目“微更新”前(上图)后(下图)。
而位于老城区的市北区大连路桥下空间及周边改造项目,作为棚改腾空用地长期闲置。市北区利用此处建设了机械式地上7层立体智能车库,可提供车位120个,方便周边居民停车。
在“微更新”过程中,将公共服务通过城市空间“边角料”的充分利用渗透到最基层,也为社区治理开展了有益探索。
位于市南区八大关街道的鹊山支路整治前土地裸露较严重,缺少可供周边居民停留、休憩的配套设施及照明设施。在充分问需于周边居民后,不但在整治过程中安装了太阳能照明设施,还栽植了绿篱、宿根花卉、花灌木等增加绿化空间层次,同时还设置了休憩活动场地、“邻里间”小品、社区议事廊架,方便社区居民议事需要。
李沧区海诺运动中心“微更新”项目,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建材租赁存放及工人居住场地使用,环境杂乱。在征询居民意见进行整治后,新建了足球场、网球场和篮球场等,成为一处高品质的运动休闲场地,受到周边居民一致好评。
现在,为了更好地调动市民参与“微更新”的积极性,青岛组建了一支由52名来自设计单位和高校的专家、146名具有规划等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组成的社区规划师队伍,深入街道、社区全程参与项目的意见征求、技术协调、过程监督、方案评审工作,让“微更新”更能“深入人心”。
做好保护利用,唤醒城市历史文脉
山海城相融中形成的独特城市文化和城市景观,构成了青岛特殊的城市肌理。青岛将“微更新”与传承岛城历史文化记忆、提升滨海旅游景观品质相结合,让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一方面,我们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最大程度保留青岛城市历史文化记忆,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另一方面,保护和延续‘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景观底色,开发与周边环境和谐互动的精品旅游景观,着力满足市民游客高品质文旅需求。”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将“微更新”与传承城市历史记忆相结合,青岛在实施“微更新”项目时,充分保留青岛特色里院、工业文化遗产等城市文化记忆,在提升历史建筑外观品质的同时,注重唤醒其封存的历史记忆,让城市历史文化以新的形式得以传承。
市北区台东记忆馆改造项目就是其中的典范——依托其里院肌理,传承文化脉络,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街区重塑,借老建筑讲新故事,还原“台东原点”的商业新风貌,向世人讲述了自明代建文年间至今的台东历史,展示了台东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