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次数: 4)
6月5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在行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主题是“打头阵 当先锋 青岛市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市委常委、副市长耿涛,市委组织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庄增大,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发海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姜剑超主持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青岛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抓紧抓实,青岛营商环境在全国第一方阵持续进位争先,“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社会基础持续夯实。202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全市部署开展了“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各部门、各区市协同联动、合力攻坚,推动实现了营商环境、作风能力、发展质量“三个大提升”。
一是经营主体活力迸发。截至4月底,全市实有经营主体214.93万户,同比增长2.78%,其中,实有民营经营主体211.43万户。1-4月份,全市新登记民营经营主体8.57万户,占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总量的99.48%。其中,新登记民营企业3.06万户,占全市新登记企业总量的98.55%。二是改革创新不断深化。2023年以来,全市积极争取营商环境领域国家层面、省级层面改革试点157项。其中“政务服务智审慧办”经验做法入选国务院首批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经验案例。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一企一照一码”服务体系改革、航运企业集成化审批服务改革、医护审批数字化改革等试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三是营商环境持续进位争先。连续三年蝉联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第一名;全国工商联“2023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青岛位列省会及副省级城市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双前十”。
健全营商环境推进体制机制。去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部署开展的“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目前已顺利完成转段,市委决定正式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顶格倾听、顶格谋划、顶格部署、顶格协调”的工作推进机制,统筹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专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行政审批局。
强化营商环境政策供给。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在营商环境领域先后推出100余类涉企政策措施,着力健全“政策例行吹风会+融媒体宣传+送政策上门”解读机制,推动政策精准直达经营主体,确保落地见效。其中,综合性政策更加公平普惠,针对专项行动企业群众反映的有关诉求,结合营商环境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重点围绕阻碍市场准入和退出、妨碍市场公平竞争、影响政务服务和行政效能、侵害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影响扩大开放等方面,我们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市行政审批局主要负责同志稍后还要作详细介绍。行业性政策更加精准高效,出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力实施工业经济稳增长强动能提质效年度九大行动的意见》《关于支持重点产业领域企业专业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试行)》等政策,持续激发市场活力。要素保障性政策更加充分有力,去年,围绕助企纾难解困、扩大有效需求、振兴实体经济、加快绿色转型等重点领域,先后出台4批政策清单、308项具体政策,推动全市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今年,出台首批“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
提升惠企服务工作质效。搭建了全市统一的惠企政策发布兑现平台、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企业诉求办理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专业和定制化的服务。自去年11月平台整合上线以来,累计兑现市级财政支持资金13.75亿元,助力2479家企业获得贷款633.27亿元,办结各类企业诉求3547件。为满足企业差异化需求,建立健全定制化、个性化服务机制。比如,审批服务部门组建重大项目服务“金牌团队”,建立“全程跟踪、紧盯需求、专员跟进、专班服务、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有力推动第二海底隧道、地铁三期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放大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张大为工作室平台作用,建立企业登记注册疑难业务定制服务机制,定制解决方案110余个,便民利企服务更加精准、专业、全面。
打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政法部门牵头高标准建设青岛中央法务区,整合司法审判、商事仲裁、调解、公共法律服务、高端现代法律服务等多元法治资源,打造现代法务生态圈。组建“青法先生”服务团,统筹各类法律服务资源,为经营主体提供专业化法律服务,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开展涉企执法阳光监督改革试点,建立“综合查一次”“分级分类检查”等制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行政执法监督,推广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柔性执法方式,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搭建常态化政企交流平台“矩阵”。建立市级领导干部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搭建政企恳谈会、政企面对面、青岛营商环境会客厅、外资企业圆桌会等常态化政企交流平台,精准收集、高效解决企业反映比较集中、比较普遍的突出问题,力争“解决一类问题、惠及一批企业、助力一个行业”。截至目前,全市共搭建10处青岛营商环境会客厅,开展政企交流活动150余次,线上线下收集的意见建议已逐条转办落实。充实优化市营商环境专家委员会、媒体观察员、体验官“三支队伍”,280余名成员积极参与营商环境政策制定、成效评估等重点工作,为青岛营商环境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级各部门聚焦优化政策、服务、要素、市场、法治、人文“六个环境”,上下联动、一体推进“六大专项提升行动”,推出一系列惠企政策和务实举措,受到市场主体广泛好评。为全面总结各区市各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近期,专项行动指挥部办公室牵头组织开展了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创新、惠企利民“双十佳”典型案例评选工作,经过单位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共评选出20个含金量较高、示范带动作用较好的典型案例。
市中级法院、市税务局:探索建立“法拍财产执行 法税联动协作”新模式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实施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培育三年行动 聚力做强“数字变量” 撬动经济“最大增量”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打造“自然能办”服务品牌 高效保障项目土地报批
市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工作模式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西海岸新区:升级发起“六大环境”创新突破5.0行动
胶州市:搭建“信用上合”跨境信用体系 促进中国与上合国家地方间经贸合作
平度市:全方位政策扶持 擦亮全球“睫毛之都”金招牌
市政府办公厅、市发展改革委、市民营经济局:搭建全市服务企业统一平台
市行政审批局:打造“金牌团队”提供全过程定制化服务 全力保障重大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达效
市委金融办:实施“春雨行动” 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再创新高
市科技局:“云端研发”集聚创新要素 助力中小企业提升研发能力
市大数据局:惠企利民 服务创新 全力打造“无证明城市”青岛典范
市北区:优化升级RCEP山东企业服务中心 构筑RCEP“集成式”惠企服务新高地
城阳区:高品质打造“优徕青年社区” 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城区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会同相关部门,对我市新一轮营商环境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组织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全面优化惠企服务平台。聚焦解决惠企服务平台多头分散、惠企政策落地难、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提出优化惠企政策发布兑现平台,健全闭环式惠企政策落实机制;优化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提供精准供需对接;优化企业诉求办理平台,强化过程管理,提高问题解决率和服务满意度等3条措施。
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聚焦解决政务流程不够优化、企业群众办事“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提出深化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造“在青岛·青易办”政务服务品牌,深化青岛都市圈政务服务合作,拓展增值服务领域,健全企业疑难业务定制化服务机制等8条措施。
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聚焦解决重大项目落地过程中存在的“中梗阻”等问题,提出健全重大项目服务推进机制,围绕项目从产业研究到招引落地到投产运营全周期,推行标准厂房“拿地即开工”、工业项目“竣工即投产”、区域评估“免评即享”等6条措施。
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聚焦解决经营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高、办事便利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构建“一企一照一码”服务体系,降低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强智慧税务建设,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服务水平和海铁联运特色服务能级等6条措施。
着力增强要素保障能力。聚焦解决要素供给能力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强化融资、用地、用工、用电、创新创业等方面要素保障,加强市级层面招商引资统筹,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等8条措施。
依法平等保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聚焦解决行政执法不规范、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围绕进一步提升法治化水平,提出全面推行市场监管柔性执法,推行“四新”经济企业包容审慎监管,健全政务诚信履约机制,高水平建设青岛中央法务区等16条措施。
强化协同共建推进机制。聚焦解决政企沟通机制不健全、“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社会基础不坚实等问题,提出搭建常态化政企沟通交流平台,建好用好营商环境“三支队伍”,深化护航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等5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