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扑网
标题: “双莱”携手,下好山东区域一体化“先手棋” [打印本页]
作者: 青岛城事 时间: 2022-1-20 10:55
标题: “双莱”携手,下好山东区域一体化“先手棋”
《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出炉,将加速推动两市跨区域合作,打造胶东经济圈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
“双莱”携手,下好山东区域一体化“先手棋”
探索毗邻县域同城化发展新模式,山东区域一体化发展有了“双莱”方案,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有了突破口和先手棋。
1月19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官方网站发布信息:经山东省政府同意,省发展改革委印发《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标志着全省首个区域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获批建设。
打造“胶东经济圈新的增长极、县域同城化发展典范、‘两山’基地建设样板、国家城乡融合标杆”,这是《方案》赋予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以下简称“先行区”)的四大发展定位。根据《方案》,先行区范围包括莱西市、莱阳市全域,陆域面积3300平方公里,总人口151.5万。
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是山东省实施“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青岛莱西市和烟台莱阳市位于胶东经济圈中心区域,地理空间相接,产业发展相融,人缘文化相亲,具备良好的一体化发展基础,在“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的前提下,加速推动两市跨区域合作,集聚资源要素,放大平台效应,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发挥“1+1>2”的作用,对于打造胶东经济圈中部崛起、融合发展的战略支点具有重要意义。
先行区的规划建设和落地实践,不仅为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真正实现了从县域一体化“破题”,也为全省区域一体化发展探索路径。
“双莱”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
范围:包括莱西市、莱阳市全域,陆域面积3300平方公里,总人口151.5万
定位:胶东经济圈新的增长极、县域同城化发展典范、“两山”基地建设样板、国家城乡融合标杆
布局:一带集聚,建设沿G204产业集聚发展带;两区引领,推动产城融合联动区和城乡融合联动区引领发展;三廊环抱,构筑东部五龙河、北部大青山—旌旗山、西部大沽河三大生态廊道; 多点支撑,立足全域统筹、城乡一体,打造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群
目标:到2025年,先行区主要功能框架将基本形成,两市同城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功能齐全、协同高效、资源共享的先行区同城化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总体发展布局。
2025年,初步形成同城化发展新格局
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促进资源要素流动,作为毗邻县域,莱西、莱阳具备深厚的一体化发展基础。
从地理空间来看,两市市中心相距约10公里,经济开发区仅有一路之隔,相向发展态势明显。荣潍高速、龙青高速、潍莱高铁、青荣城际铁路贯通两市,交通区位优势逐步凸显。从人缘文化来看,两市山同脉、水同源、地相连、人相亲,历史上长期合并共治,交流交往密切,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从产业发展来看,两市资源禀赋相近,主导产业协作配套。在现代农业产业领域,莱西的凯盛浩丰、万福和莱阳的鲁花、龙大等领军企业引领着农业产业化的方向;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两市形成了吸引优势产业资源的合力,北汽制造、山东汽车等龙头项目让“双莱”崛起山东新能源汽车制造“新高地”;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农业旅游、健康疗养、现代物流等新业态在两市日渐葳蕤。两市在多个领域初步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链、供应链。
新出台的《方案》从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出发,统筹考虑先行区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现实条件,科学规划布局莱西莱阳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以更高站位、更大担当谋划“一带集聚、两区引领、三廊环抱、多点支撑”的空间布局,构筑“双莱”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带集聚,建设沿G204产业集聚发展带。发挥G204内接外联的主轴作用,联动莱西姜山、望城、河头店与莱阳团旺、吕格庄、冯格庄等毗邻镇街,串联两市经济开发区,引导高端装备、绿色化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产业集聚发展。
两区引领,推动产城融合联动区和城乡融合联动区引领发展。其中,产城融合联动区,包括两市中心城区与经济开发区,推进两市经济开发区产业一体化发展;城乡融合联动区,包括莱西姜山镇以及莱阳团旺镇、穴坊镇等重点区域,共建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等产业园区。
三廊环抱,构筑东部五龙河、北部大青山—旌旗山、西部大沽河三大生态廊道,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多点支撑,立足全域统筹、城乡一体,以莱西夏格庄、店埠、南墅与莱阳羊郡、穴坊、谭格庄等镇为重点,打造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群。
先行区将通过加强区域协同创新、合力打造特色主导产业、实施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协同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等务实举措,探索毗邻县域同城化发展新模式。
按照《方案》,到2025年,先行区主要功能框架将基本形成,两市同城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功能齐全、协同高效、资源共享的先行区同城化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